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世界科技强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在许多国家,科学课与语文和数学一样重要。良好的科学教育不仅能吸引青年学生投身科学技术,拥抱科学技术,成长为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能显著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社会基础。

"科学教育的质量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经常思考的一个命题。

“在义务教育中学习科学的目的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让儿童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提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中小学生学习科学不仅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特别是通过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兴趣。”两会期间,周忠和告诉《中国科学》记者。

周中和(信息地图)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从2017年9月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全国所有中小学开设科学课。这是加强年轻人科学教育的关键一步。

然而,根据周忠和的研究,他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具体来说,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科学教师。专职科学教师的比例仅为33.7%。县以下小学的情况更糟。专职科学教师的比例仅为16.1%。

其次,需要加强科学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周忠和发现,我国现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和第一师范大学版等8个版本的科学教科书在不同地区使用,但编写质量参差不齐,科学知识零散堆积,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工程技术内容单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此外,科学教育缺乏顶层设计,跨学科整合还不够。科学教育缺乏科学教育资源的支持,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基于此,周忠和建议,在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科学教材的编写中,要深入吸收热心基础教育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家,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育专家队伍。

此外,他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学教师培训,让科学教师了解科学前沿,提高现有科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

引进社会资源和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也很重要。周忠和给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在中小学开设科普讲座,鼓励一线科学家、退休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人员在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

第二,招募年轻的科技顾问、理工科研究生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后参加中小学科学教育。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在理科课程中实行双证书制。

此外,应加大对中小学生科普作品的支持力度,在中小学生中推广科学阅读,加强儿童对科技史、科学家精神和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