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的一个晚上,累了一整天的人都睡着了,只有钱塘江还在响着震耳欲聋的海浪。老学者谭谦感到身体不适,不得不改变日夜读书的习惯,躺在床上睡着了。他在想,这个时候小偷藏在房子外面的枣林里,在等什么机会呢?

谭千家被墙围着,小偷在床头拿起了盒子。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枣林,无影无踪。小偷偷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老学者20多年心血的《国学》手稿。

当谭谦发现他的手稿被偷时,他立刻感到世界在他面前崩溃了。他突然跌坐在地上,眼里含着泪哭道:“唉!我筋疲力尽了!”这一击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这位老学者的眼睛盯着书盒子最初放置的地方。写了20多年书的快乐和悲伤涌上他的心头...

漫画书《谈钱》(网络地图)封面

谭谦27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沉浸在悲痛之中,面对着孤独的灯,在书桌前努力学习。人们都嘲笑他嗜书如命。有时,当他为别人工作时,当他的雇主给他一本书时,他会非常高兴。他读了很多书,甚至是坏书。他对历史最感兴趣,尤其是明朝的历史。

在服丧期间,他读了陈建柱的一本书,书名是《童鸣大帝纪》。他觉得这太可怜了,历史事件是错误的,他的观点是肤浅的。哪个是“同治”?就连《史明·鲁》也有许多不准确之处。它们大多被删节、篡改,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历史真相被掩盖了。“真实记录”在哪里?因此,他下定决心要为后人编一部可信可靠的民族史。

为一个仅仅依靠做职员(类似于今天的秘书)谋生的穷人编纂一部明朝编年史并不容易。

我遇到的第一件事是缺乏史料。那时,像真实记录这样的书仍然是手稿,大多藏在富有的贵族家中。谭千须善解人意,在借书或抄写之前必须走后门。有时候是提前约定的,但是当我早上去的时候,晚上看不到主人的脸,我不得不失望地回家。偶尔借来的珍本书,人家不让他拿走,所以他只好从包里拿出纸笔,抄在人家的书房里。主人的眼睛只能假装没看见。除了借书和抄写之外,谭千还到处搜寻有关历史遗迹的轶事,并将他得到的一切都写在纸上。多年来,桌上的手稿越积越厚,终于在1626年3月,经过他的精心编辑,一份100卷的《国家垄断》草稿完成了。

“国家垄断”(网络地图)

他在序言中愉快地写道:“我为明朝的历史感到痛苦。我想一遍又一遍地写。我感到羞愧和愤怒,不敢对此说任何话。我看过各种家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工作,我为那些太寒酸和多余的人制造了虚假的得失。我已经读书好几年了,我已经成为一个自然人了。”然而,谭千秋并没有在他的成就面前止步。他以历史学家的严肃态度不断修改和补充手稿。当我听说有新材料时,我背着行李、雨伞和干粮,甚至走了100英里,把它们抄写下来。

尤其是明朝灭亡后,他怀着爱国遗民的情怀,怀揣故国之思,收集崇祯、弘光两朝的史实,最终获得了第一王朝历史的完整。这本书已经修订了六次。虽然谭谦没有钱出版,但这份手稿已经积累了他2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得到它是多么困难啊!我从没想到它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我怎么能不让他大声呼救呢?

谭谦是个坚强的人。哭了一会儿后,他擦干眼泪说:“我的手还在。我宁愿要它。”这位老人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他从零开始,又开始了。

在陆的基础上,他找到了不同的笔记本供参考。虽然年事已高,体力不如从前,但他仍然不避严寒酷暑,辗转于嘉善、桂安、吴兴、钱塘等地,努力找回失去的国学。有志者事竟成。几年后,当他60岁的时候,一个新的“国家垄断”又被写了出来。

明代江南贡院(网络图)

让谭千有所不足的是,崇祯曾经有过历史,但没有真正的记载。许多记录来自传闻。毕竟,他们不是很可靠。要是我能在北京找到一些聚会来看看就好了。去北京有多容易?没有办法计划旅行费用和住宿,只能考虑一下。义乌朱来京编辑修缮书院,聘请谭千作录音室,也是天意。虽然谭千都老了,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带着稿子和朱一起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后,谭千除了为朱写文章外,还为他的《国书》收集资料。当他有时间的时候,他去找书和人去参观和探索遗迹。他的脚起了水泡,迷路了。他仍然情绪高昂。他被魔法迷住了,不知道困难和疲劳是什么。他拜访了几乎所有的大臣、皇亲、宦官和前王朝的公务员。就连珍贵的珍迪宝也借了他的手,获得了检查手稿的第一手资料。

他的雇主朱说,他“用脚后跟配眼睛,用脚后跟配手腕”。谭千真的充分调动了他的脚、眼睛和手的积极性。脚沿着眼睛走,手忙着记录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南方人,他不习惯生活在充满灰尘和蚂蚁的北京。卑微的地位和糟糕的沟通给他带来了无限的痛苦,这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摧毁了他。然而,他真的很穷,没有抱怨,并冷静地对待它,最终从收集到的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得到了令人欣慰的补偿。《国学》手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已经耗尽了我的职业生涯,在困难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并且下定了决心。我还有几本流动图书。”这是他一生奋斗的写照。

明陵历史照片明信片(网络地图)

1656年2月,60多岁的谭千重归故里。他大约在次年去世。由于清初统治者镇压了民族抵抗运动,并设立了文学审问处,所以《国学》一书不能公开出版。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直到1958年12月解放后,它才第一次印刷出版,《国书》作为明朝的一部忠实的历史流传下来。

(原题《谭千写“国家垄断”,袁兴华著,原载《文史知识》,198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