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什么要使用药物治疗?

许多病人来看病时对心理治疗抱有很大希望,但他们拒绝服药。许多病人都有这种想法,但这是不科学的。首先,心理治疗有它的适应症,而不是一切。例如,急性精神分裂症、妄想性抑郁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不是心理治疗的适应症。然而,严重的抑郁、焦虑、强迫症和其他疾病不能仅靠心理治疗来治愈。药物治疗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否是心理疾病(抑郁、焦虑、强迫、情感障碍等))或严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等。),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容忽视。当然,心理治疗的效果更好。例如,一个人必须用两条腿走路才能保持稳定。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就像疾病治疗的两条腿。只有一起使用,才能事半功倍,保持稳定。

第二,药物需要多长时间,你需要终生服用吗?

在接受药物治疗时,普通患者会担心药物是否会上瘾,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是否需要终生服用。药物治疗有其特定的治疗原则,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例如,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分为急性药物治疗、巩固药物治疗和维持药物治疗。但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时间和剂量。急性期治疗通常为3-6个月。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疾病,需要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已有研究证明,定期巩固维持治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治疗巩固期为6-1年。它还需要相对较长的维持治疗期,通常超过5年。

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药物治疗一般分为急性期药物治疗、巩固期药物治疗和维持期药物治疗。急性期一般约4-8周,巩固期约3-6个月,维持期约6个月。

当然,治疗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一些病人认为他们可以在6个月后停止服药。这种想法并不全面,停止时间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情况。一般来说,维持治疗时间足够长,并且在治疗期间保持病情稳定,没有明显症状,可以考虑停药。

对于终身用药问题,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后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患者,建议长期或终身维持用药。

第三,药物副作用和成瘾问题

药物可以在临床上使用,并且必须经过药物管理部门的多次临床试验和验证后才能使用。所以更安全。此外,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是不现实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的患者应告知医生并听从他们的建议,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此外,在用药期间有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项目,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成瘾问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大部分都不会成瘾,只有苯二氮卓类药物有一定的成瘾作用,但远离患者的烦恼,短期小剂量不会形成成瘾依赖。

第四,如何制止药物戒断和突然戒断问题

病人的病情恢复了,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复发。可以考虑停药。然而,停药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有一个退出的过程,需要逐渐减少和保持,直到退出完成。

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应逐渐减少,以避免突然停药。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具有抗焦虑作用,如帕罗西汀、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也需要逐步减少。如果药物减量方法不当,如果药物减量过快或突然,则可能发生停药反应,如果服用传统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阿霉素,甚至可能出现明显的抗胆碱能反弹。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出汗、焦虑、兴奋、失眠、静坐不能等。因此,不管你吃什么药,你都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慢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