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空气仍然寒冷。

一辆行驶的汽车在昏暗的夜色中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在一个神秘人物的带领下,几个穿着盛装的工人出现在上海法租界的公共仓库前。工人们很快开始努力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把这些大箱子装进门外等候的汽车里。工人们都在默默地工作。他们想在黎明前完成所有任务。装满大箱子的汽车在黑夜的掩护下行驶,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然而,坐在车里的人仍然有一颗心悬在他身上。他非常清楚这些特殊商品的重量。如果这些事情出错,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他自己将成为整个国家的罪人。

这个人名叫钱存训,当时是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这是一个秘密任务,钱存训是这个秘密任务的执行者。他们将把这些大箱子安全地放在开往美国的商船上。

钱存训(1910-2015),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名誉馆长。(网络图)

1937年8月13日,日军袭击上海,“813”事件爆发。不久,上海沦陷了。

1941年,上海被日军占领了四年。这段时间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黑暗的部分。在4年里,日本军队完全控制了这里的一切。日本军队实行高压政策,肆意迫害中国人的生命和财产。

当时,上海海关被日军封锁,所有进出的货物都必须经过日军的检查和批准。中国人很难将货物安全运出上海海关。当时,尽管海关被日军占领,但大多数中国海关官员仍留在海关继续工作。

经过精心安排,钱存训找到一个在海关工作的中国人做他的内部代理。送到海关后,箱子没有打开,而是由这位知情人直接签字放行。为了顺利通过日本军队控制的海关,货物以中国图书出版社的名义开具发票并申报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购买的新书。然而,这些大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把这些大箱子送到大洋彼岸呢?

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络地图)

1933年,日军入侵华北,北平处于紧急状态。国民党行政院签署命令,将存放在北平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高品质物品运往上海。

北平图书馆也匆匆从书库里挑了6万多本珍贵的古籍,装在箱子里,匆匆送到上海法租界的公共仓库。他开始了一次鲜为人知的文物南迁之旅。上海沦陷后,北平图书馆图表图书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

时任北平图书馆馆长的袁同礼别无选择,只能拿出一个解决方案。1941年秋,从已经移交给上海租界的6万册珍贵图书中,又挑选了3万册,其中包括近3000册珍本图书,并把其中的102箱分发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分批存放。原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大箱子里装着当时中国最珍贵的宋、元、明、清三代书籍,包括60册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

卷8339,书名的封面和卷的封面,甘龙的诗。它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光明日报》)

这也是钱存训担心的真正原因。1941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在世界上最为猖獗。大多数地区和国家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美国此时仍置身于战争之外。

把这些珍贵的书送到美国是一个无助的决定,但在那个时候,这可能是最安全的方式。然而,在战争年代,总有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

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最后一批珍本被送往美国商船的第三天,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本和美国正式宣战。这批慈善书籍在战争期间以这种方式被运送到美国,持续了24年。

1965年,这些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珍贵书籍被安全运往台湾,其中包括60册《永乐大典》,目前存放在台湾中央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