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早期名称是《大成书》。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太祖朱迪命解缙、姚、、王靖、邹济等编纂大型图书。永乐二年(1404年)11月,他们编纂了《大成文献》。

从先秦到明初,《永乐大典》包含了多达7800种重要的古籍和记录。当时,它真的可以说是“包括了广阔的宇宙和古今公约的异同”。宋元以前丢失的秘书学大部分得以保存和流传。内容包括:经典、历史、佛教、嵇、史壮、道经、戏剧、评话、工业技术、农学、医学占卜、文学等,包罗万象。书的一个字不容易编,原作品的整部、整部或整部是分开编的,这进一步提高了保存材料的文献价值。这本书的风格是“用韵来统一词语,用词来联系事物”,检索非常方便。

整本书按照洪武郑云的用韵编排,用韵造字,用词造事。天文、地理、人际关系、国家制度、道德、政治制度、著名物品、异议轶事,以及太阳、月亮、星星、雨、风、云、霜、露、山、海、河等。都是用字符记录的。该书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先秦到明初共编纂了8000多种古籍。相册中包含的所有书籍都不允许被任意删除或更改。它们必须根据原著逐字逐句地分为整体、整体和整体部分。这种编辑方法保存了大量明代以前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

解缙(1369-1415),江西吉水人,是一个大士绅。明代著名作家。

1360年(永乐元年):明朝皇帝成祖下令写书

1404年(永乐二年):它首先完成,然后被称为文件大成。

1405(永乐三年):重建

1410年(永乐六年):正式完成

嘉靖年间:南京文远馆收藏的《永乐大典》手稿被大火烧毁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复制了一份,历时六年。

明末清初:原貌失踪,疑此时已毁于战火

雍正年间:在国子监收集抄本

在甘龙统治时期,我编辑了《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有1000多册丢失。

1875年(光绪元年):只剩下5000册

1894年(光绪二十年):只剩下800册。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翰林院被烧,永乐大典所剩无几。

现在:大约还有4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