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树茶志(网络图)

介绍

公元863年,农历二月初七。春天很冷。

在云南省的浮梁河,河水每天都在咆哮,仿佛在告诉世人“死者如丈夫”。

这时,从河里的波浪中,出现了一个头。原来是个中年学者。但是当他看到脖子上挂着一个袋子时,他的左手划水,右手高举以保持平衡。一个巨浪袭来,很快淹没了他。不久,他的头又露出水面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这位中年学者游过了浮梁河,艰难地爬上了北岸的草地。休息了一会儿,他用左手取下袋子,从里面拿出一小瓶烧过的泉水,一口气喝了一半。喝酒后,温暖涌上他的全身,他终于有了精神。他没有用右手的原因是他半天前在自己的右手腕上射了一箭,伤口被河水浸泡,变成了白色。

中年书生强忍着疼痛,打开袋子,突然出现一个刻有“大唐安南使其略印”的印章。虽然封条被浸湿了,但它仍然完好无损。然后他打开厚厚的牛皮纸,露出一叠手稿。看到手稿没有碰到任何水,他长舒了一口气,突然倒在草地上,整个身体像一个框架。

他无法控制被打败的士兵。老板和士兵都死了,他无法救他们。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卷入了战争,他忽视了他们。现在唯一的安慰是这一堆手稿。他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位名叫范绰的学者,此刻望着蔚蓝的天空,在他的耳边听到了江浪的声音,脑海里浮现出以前的情景...

第一部分:巧装探索敌情

“王景略的优势不在打仗,所以他会被南诏军打败。我估计在三到四个月后,皇家军队将被带到安南的办公室。在这段时间里,作为最忠诚的参谋,我希望你能伪装自己,去南诏军的营地打探敌人,勘察地形,并为以后的战斗准备做好地图。因为我在湖南住了很长时间,对西南边境不太熟悉。同时,在业余时间,你也可以写一本关于南诏的地理、风俗、人文等方面的书,呈献给朝廷。因为朝廷收复南诏势在必行。我没有所有的书。我们见面时,我会详细讨论它们。”公元862年3月的第二天,在安南政府城(现在越南河内附近)的城墙上,参谋官范初反复阅读湖南飞鸽的来信,思考对策。

信上的题词是“唐朝派往安南的首席特使蔡孝智”,而安南现任首席特使是王宽。原来,由于王宽在对南诏的战争中屡败屡战,朝廷让湖南观察和蔡氏进攻取而代之。当人们在到达之前被首先任命时,法院并不担心王宽的渎职行为。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处理政治事务过于草率,甚至看不到任何“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的影子。

南诏最初与唐朝非常友好。南诏最初是一个起源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738年由蒙古部落首领皮罗格建立。唐玄宗时期,南诏向大唐投降,其首领被封为南诏王。然而,随着唐朝国力的衰落,南诏国王背叛了唐朝,向西方的吐蕃(今青藏等地)投降。南诏王劝冯友死后,他的儿子孟士龙即位,自立为帝,指定国家为“大历”,并派兵攻打唐朝的亳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后来,孟士龙多次进攻成都——唐朝的西南门户。经过长期斗争,他开始觊觎唐朝的安南(现在越南的大部分地区)。

南诏州位置(网络地图)

孟士龙向安南政府派遣了大量军队。由于唐安南使王宽在他的策略后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法院被告知任命湖南观察员蔡溪代替他。蔡细仁没有到,订单先来了。收到来自千里之外的消息后,范初思考着如何应对。

平心而论,范初对蔡的攻击并不重视。一方面,他的顶头上司是王宽,而县长不如现任上司。第二,关于南方的地形,以前都有著述,只是摘抄和摘录。但是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读者和忠诚的部长。他不能容忍南诏的背叛。看到唐骏落败,他也很难过。“了解你的敌人和你自己,你就不会在一百场战斗中被打败。要打败南诏,你们必须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当他的眼睛再次扫视签名时,他立刻做出了决定:听从蔡溪的指示!

3月8日上午,当地一群村民来到南诏朱大营,说要学习如何参军与唐军作战。第一个穿粗布衣服的人是樊卓。范楚偷偷记起了警卫带领村民进入营地时的情况。

我可不想见到正在营里巡逻的南诏将军杨。看到这一幕,杨钟兵感到很可疑,让看守拘留了所有的村民。接下来的几天里,范初在与南诏军合作调查的同时,记下了周围的地形和地貌。一天深夜,他偷偷溜出朱的的营地,回到安南的政府镇,而警卫都昏昏欲睡。

“南诏军齐整,也占据有利地形,估计正等着援军再次攻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它。”逃离虎口的范楚首先向王宽求婚。

“我不知道吗?”王宽不同意。“我们只需要进行例行巡逻,并做好我们的工作。等蔡京略来了再说。”

樊卓看出了王宽的不耐烦,及时退了出去。因为他必须抓紧时间,把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整理到老虎的巢穴深处。

第一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参考古籍起草初稿。

事实上,写一本关于南诏的地理书并不难。一位范楚在安南呆了许多年,此行还了解了南诏军的军营;其次,他有一本《云南志·元子》写的地理书。

元子《墨涵笔记》(网络图)

紫苑比范初早出生半个多世纪。公元794年,元朝被唐朝任命为南诏皇帝,并将南诏国王的头衔授予了孟一穆孙。那时,人们认为南疆大部分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那里的人们都是荒无人烟的,中原的人们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当袁子来到云南石门关时,他觉得前途未卜,没有和家人告别就匆匆离开了。在他的悲伤中,他让他的随从在石头上为永恒的圆子崖写下人物。元子从南诏回到唐朝,感觉自己好像重生了,所以他写了一本关于云南之旅的书,并把它命名为《云南志》。因为袁子来去匆匆,所以《云南实录》的笔记都是真实的,但内容相对简单。

樊卓翻看《云南实录》,仿佛看到了袁子正深情的书写。然而,他没有时间感慨。因为南诏部队不时进攻城市,他们要处理很多杂务,偶尔有空写些文章。

据说新任命的指挥官蔡溪从湖南(今云南昆明)来到安宁,在这里待了两个月,等待来自首都长安的3000名皇军。那年11月,他带领军队加入了安南政府。冬天,军用物资的缺乏和军队的疲惫对唐军非常不利

孟士龙正兴致勃勃地看着这一幕,他派了一支军队包围安南的政府城镇。尽管范初的敌人地图被用作参考,但双方的力量相差太远,结果还是决定了。863年2月7日,安南的政府城被南诏军攻破。蔡被五箭射死,英勇就义。临终时,他把御用印章交给了范初,并要他把它交给朝廷。范楚眼泪汪汪地命令道。

除了印章之外,樊绰最关心的是南诏的地理、人文、风俗等方面的一叠手稿,其中许多都是他前些年从民间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如白族的诺邓村,这些资料在以前的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范卓用牛皮纸把手稿包好,连同封口一起放进随身携带的包里。临走前,他顺手拿来了一瓶春酒。天还是冷的。如果下大雨,你可以用酒精御寒。

范初带领蔡溪和他的家人突围。在混战中,他与其他人分开,右手腕中了一箭。当我跑向浮梁河时,我的耳边响起了微弱的战斗声。他咬紧牙关跳进河里,奋力游向北岸。于是前面的场景出现了。

-

注1:浮梁河是越南北部的一条河流,流经北江、河内、北宁等省市,在太平省泰瑞县汇入沧江,成为太平河。全长288公里,流域面积6030平方公里。

注2:孟士龙(844-877),白族,南诏第八代王全凤有之子,859-877年在位。石龙的名字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禁忌。唐玄宗即位时去世了。石龙没有派使者去哀悼。唐懿宗不会被封为圣徒。史隆背叛了唐朝。860年,他被改到元朝去建一个旗杆,改到国号,并给了自己皇帝的称号。

注3:元子(749-818),汝南人,陈军(今河南汝南人),德深人。唐代官员和书法家。诗人的妹夫袁捷被政府派往湖南观察。很少有古代流传下来的书。他奉命去南召。他在昭通演金有一处摩崖石刻。是“唐元子刻石”,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