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向中央政府提出,“国民党的旗帜已经成为军阀的旗帜。只有共产党的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帜。”秋收起义应该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会议决定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部队被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部队的旗帜是“镰刀和斧头”。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图片来源见水印)

军队叫做工农革命,旗帜是镰刀和斧头毛泽东“西江秋收起义”的第一句话,实际上是他对这段历史的表达。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井冈山斗争》中高度评价了这一旗帜的伟大意义:“边界红旗不倒,这不仅标志着共产党的力量,也标志着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国家政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现陈列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帜吸引了数百万观众的目光。许多观众不禁要问,这面红旗是如何产生的,是谁设计的,是如何设计的,它的意义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毛。1988年10月,他访问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委员、旗帜设计师之一。

毛泽东首次提到宣传共产党的旗帜

今年78岁的毛告诉记者,根据他多年的党史研究,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共产党旗帜的人。为了进行革命,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升起哪一面旗帜的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秋收起义,像南昌八一起义一样,也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毛泽东代表党中央领导了江西沿湖秋收起义。他一回到长沙,就亲眼看到国民党军队采取了反革命立场,暴力镇压工农革命,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时,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秋收起义应该“高举共产党的旗帜”,而不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如果再打国民党的旗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

8月20日,毛泽东在以湖南省委名义给中央政府的信中说:“国民党的旗帜已经成为军阀的旗帜。只有共产党的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帜。在这一点上,当我在湖北的时候,我没有多想。这几天在湖南,当我看到唐生智的党部和人民反对派,我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帜真的打不起来。”

毛花冰解释说,这封信中毛泽东提到的“唐生智”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总司令,控制着湘鄂两省的军事力量。

8月30日,在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就秋收起义作出了几项重要决定。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前敌人委员会领导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起义。第二,起义部队叫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叛军的旗帜是“镰刀和斧头”。

(见水印的来源)

何长工整夜设计军旗

1988年10月,毛拜会了时任全国政协文史委员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手先生。

陈淑桦回忆说,1927年9月初,前委把设计军旗的任务交给了叛军第一团。这个团原来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前线警卫团,也叫武汉警卫团。北伐战争时期,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的一个团,连以上干部中有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团部参谋何长工、参谋长陈淑桦和副官杨立三接受了设计军旗的具体任务,党委委员何长工担任团长。

何长工思维敏捷,热情洋溢,精力充沛。接受了设计军旗的任务后,他在秀水商会东翼的一张大方桌上工作了一整夜。根据何长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看到的苏联红军旗帜图案,他提出了“这面旗帜必须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设计方案,得到了陈淑桦等人的认可。陈淑桦立即去了当地的一家裁缝店,借了硬纸、剪刀、尺子和画线用的粉袋。

何长工按照这个思路,一个接一个地画了几个图案,但都不理想,不是计算不准确,就是裁剪不规范。经过深思熟虑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们不自觉地抽了几包从英国进口的“金老鼠”牌香烟。这三个人通宵达旦地设计、思考、修改,最终提出了一个布局合理、比例恰当、角度准确的设计方案。

第二天一早,他们按照设计缝制了一面红色底的军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国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上有镰刀和斧头,代表工人和农民。这就是说,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力量。旗杆旁镶嵌的白布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面庄严、神圣、鲜艳的军旗就这样诞生了,它体现了工农的革命意义。

消息传开了,许多官兵来看,他们称赞这面旗帜的成功设计和制作,称赞它是工农革命性质的体现,是光明和希望的体现。这无疑是秋收起义的号召和推动力。

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部旧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记者岳川摄)

20多名裁缝连夜赶去制作100面红旗。

起义的参与者赖艺回忆说,每个团、营和连都有自己的旗帜。他们按照总部的风格做了它,并相应地缩小了规模。每面旗帜都有防水布覆盖。叛乱分子每人送了一条红布识别带。

秀水县党史办公室前主任刘烈根告诉记者一些关于军旗制作的故事。其中一只旧手表专门负责给何长工送饭。何长工问这个地区是否有裁缝,他说他想缝制一些军旗臂章和其他东西。这块旧手表找到了20多个裁缝,他们都承诺免费为军队缝纫。由于时间限制,20多名裁缝连夜缝制了100面红旗和1000个臂章。虽然缝了1000个臂章,但还不够。起义期间,军队中的一些士兵用红色围巾代替。一首当地民谣仍在流传:“红领巾被系在脖子上,不管是生是死。”此外,制作军旗的布料是平江红布,由当地的布店免费赠送。

事实上,国旗制作完成后,军队付给每个裁缝10个铜币。到目前为止,秀水秋收起义纪念馆还保存着当时一位名叫朱菊英的裁缝留下的7枚铜币。从那以后,她一直负责藏宝,关于铜币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1977年,当纪念馆建在秀水时,朱菊英的儿子送了七枚硬币,自己留了三枚,讲述了这个故事。目前,这7枚铜币已被确认为江西省二级文物。

秀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再现军旗场景(来源:中国红网,黄喆摄)

工会

11日,国旗统一并被更换。

9月9日,秀水起义已经爆发,军旗已经拉上。但是,九月九日起义的旗帜不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而是江西省国防军第一师。事实上,第一面军旗已经做好了。为什么放弃它?这是一种策略。

当时任师总部参谋部部长的陈淑桦后来回忆道:“如果我们要向秀水收税,就不能用工农革命军的名字。与此同时,我们想采用拖延兵力的战术,集中力量训练部队,所以我们制作了江西省国防军第一师的旗帜,在税务收据上加盖了省国防军的公章,并建立了所有师的登记册。我们派人到南昌去请朱培德来编,以便迷惑他。”

直到9月11日,秋收起义正式爆发,整个师的三个团统一并换旗。

刘烈根认为何长工等人负责第一革命军旗帜的制作,并在制作后分发给各团。

因为第二团在安源,安源离秀水很远,是一个通道,所以第二团的旗帜和臂章不是由第一团发放,而是通过武汉军总部发放。这时,陆军部和安源已经开通了公路,骑马送来了。三个团直接从一个团被送到铜鼓上。

然而,前铜鼓党和历史办公室主任林兆福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旗帜是各团部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自己制作的。设计模式由中央政府决定,而不是何长工的总部。

井冈山红旗飘扬

1927年9月9日,在中共中央前书记毛泽东和总指挥卢德明的领导下,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爆发了。一边,一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在总部所在地秀水县迎风飘扬。

陆德铭带领起义部队在秀水扎津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师司令部和第一团的所有官兵都戴着红布做的领带和臂章,精神抖擞,活蹦乱跳。面对雄伟的军旗,官兵们举起双臂,大声呼喊,震撼大地。

毛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高举红旗向井冈山进军。

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井冈山斗争》中高度评价了这一旗帜的伟大意义:“边界红旗不倒,这不仅标志着共产党的力量,也标志着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国家政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湘赣边界的党、红军和工农政府,公开地、高举起了革命的旗帜,进行了艰苦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