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的争论始于2016年。最近,由于一篇自媒体文章,它又变得白热化了。网上流行的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对这一争论的关注。
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决策上争得面红耳赤是正常的,但他们很少诉诸大众媒体。不管这场比赛是赢还是输,都有利于科学交流。过去,公众对科学争议感到“困惑”,因为没有科学家的帮助,澄清晦涩的术语是不可能的。
然而,物理学家积极参与这场激烈而优雅的科学争论,不仅普及了大型对撞机和现代物理学,更重要的是,让普通人感受到了有趣的科学话题,树立了科学家的良好公众形象,对培养全社会的理性讨论精神大有裨益。
今年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科学界应倡导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提倡严肃的学术讨论和评论,消除身份影响和利益干扰。开展学术批评,应该坦诚、开放,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反对人身攻击。尊重他人的学术话语权。
这些写得很好。目前,对中国来说,发扬君子斗争的科学家精神比不建造大型对撞机更重要。
交流是科学繁荣和进步的先决条件。人们不可能有相同的观点。在一个好的讨论环境中,一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需求,修正自己的立场,这样他就能达到最高的善。然而,讨论的环境是严酷的,当一个人说话时,他就陷入了一场口水战,科学争论就不再可能了。
很难对事不对人。我不喜欢对方自信的陈述,在反驳他们时,我忍不住会讽刺他们。有时我会匆忙得出结论,对方“水平有限”并且“受利益驱使”。这些不礼貌的话实际上是“标签”。我仍然记得几年前,当争论一个天文装置的构造时,它从与科学的争论发展到人身攻击和“揭开旧底”。当面对不同的观点时,一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与普通的“愤怒的网民”相似。让人感叹:理性辩论真的不容易。
在最近的大型对撞机冲突中,大多数科学家并没有因为观点和兴趣的不同而做出“不好的评论”。一些主流媒体能够客观、公正地陈述事实,而无需设立场所。这令人欣慰。
科学家应该用他们的知识为公众服务。有专业知识的人应该在公众关心的科学辩论中畅所欲言。然而,遗憾的是,过去科学家们常常不敢站起来,甚至站着不动。在大型对撞机的辩论中,一些明星科学家主动消除疑虑,敢于承担责任。我们赞美他们。
应该说,杨振宁在大型对撞机的理性讨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振宁公认的学术声誉使得来自对立双方的科学家更愿意积极回应,并保持对措辞的尊重。与此同时,一些有公德心的理论家也帮助营造了一种“只讲道理,不看手腕”的氛围,使学术辩论不因的威望或王的资历而有所偏颇。
我们提倡学术争论。学术争论应该是平等和尊重的。君子之间的和平与分歧之争为科学界注入了活力,引发了精彩的意见交流和卓越的学风。我们期待更多的“大型对撞机争议”。
——原标题:发扬科学家绅士辩论精神比不建造大型对撞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