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常见的远程通信渠道。在网上交流时,人们通常会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或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你知道第一个表情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曼在参加“网络幽默的极限”的讨论时,提出用“:-)”来表达诸如“微笑、友好或者我在和你开玩笑”之类的情感。法曼做出这一发现的原因是,一旦他的小孙子在电脑上随意按下一些字符,在删除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三个符号奇妙地组合成了“一张说谎的笑脸”。

斯科特·法曼

他的提议立即获得一致通过,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诞生了。这个符号很快就传播到其他大学,并进入商业和日常领域。这个微笑符号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法曼的预期。在此基础上,更多新的符号开始出现,如“眨眼微笑符号”。-)”和微笑表情的简明版本“:)”等。当象征性表达传播开来时,更多的是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对象征性表达进行创新。

在日本,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横向表情符号,例如,用“_”代替“:-”。大多数西方表情符号用嘴来表达他们的感受,而日本表情符号关注的是他们的眼睛。在俄罗斯,网民结合当地文化,创造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例如,在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只名为“科图虎”的海底怪物,它的头上有一堆触须,网民们生动地把它打成了{:?";最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网民,基于美国符号“:-”,只改变了另一半括号,成为一个悲伤的表达:“:-(”。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微笑符号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许多即时通讯软件都预置了笑脸图标,方便用户使用。从那以后,网络表情符号在互联网世界变得流行起来,并被社会广泛接受。现在网络表达已经超越了最初简单的表达特征,采用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图式和动画表达。网络表达符号不再是计算机专家的专利。只要有时间,任何网民都可以创作自己的表情图片。只要这些符号或图片生动、恰当、有创意,它们就能被识别和广泛使用。

语言专家说,表情符号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当人们在网上交流时,它们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快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它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很难用纯文字来完成。

(原《小学生入门》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