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0年7月底的一天,夜幕降临,白天的“烧烤检查”逐渐消退。南京军区司令员许非常激动。他正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宴会,迎接一个来自北京的科学实验小组。试验组组长是黄纬禄,他参与了“东风2”、“东风5”和“长征3号”等几种导弹的研制。几年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黄纬禄不得不靠边站。今年3月,在周恩来和钱学森的关怀下,他再次被任命为“巨浪1号”潜艇导弹总体设计部主任。

黄纬禄(来源:中国在线)

所谓的潜艇导弹是指从潜艇发射的导弹,用于攻击地面或海上的目标。这种导弹具有极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可以利用敌人的不备,在以后攻击人。当时,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有能力发射潜艇导弹。黄纬禄此行的目的是核实如果潜艇发射失败,是否会坠落伤人。

虽然许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很清楚潜艇导弹的重要性。一见到黄纬禄,徐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考试的方法。黄纬禄说:“我们将使用起重机把模型炸弹悬挂在长江大桥的外面,然后把模型炸弹放入水中,主要是看它能进入水中多深,能承受多大的载荷。”。许尤氏接连问了许多问题,赞赏黄纬禄的作品。许尤氏被称为“军中的李悝jy”,酒量很大。他举起酒杯对黄纬禄说:“这是长江大桥的骄傲。为它干杯!”黄纬禄不善于喝酒,但许再三劝他,直截了当地说,“我现在就苦着喝这杯酒。庆祝胜利的时候,即使司令不这么说,我也要像李白一样喝酒!”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工程师赵、、、黄旭华左起合影

模型在长江大桥上的冲击试验非常顺利。结果表明,抛体入水的深度没有达到潜艇的潜水深度,不会击中潜艇。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对潜艇导弹的后续研究并不顺利。直到1979年,研发工作才完全恢复,黄纬禄被任命为“浪潮1号”潜艇导弹的首席设计师。黄纬禄的专长是导弹的“大脑和神经中心”——控制系统。然而,作为总设计师,为了用各种设备“感受”导弹系统的脉搏,他必须从“脑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这对黄纬禄来说并不难,他聪明、勤奋、有思想。三年后,他带着三枚潜艇导弹出现在海上试验场。

1982年10月7日,第一枚潜射导弹发射升空,却看到它像一条龙一样从水中跃出,直刺蓝天。然而,在闪电石火之间,导弹像一朵仙女花一样爆炸了!时间冻结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人们沉默了很长时间才注意到黄纬禄眼中的泪水。当时在场的副总理张爱平安慰黄纬禄不要承受压力,但黄纬禄坚定地说:“无论如何,这是我的首席设计师的责任。”

事实上,这不是黄纬禄第一次失败。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有过同样的痛苦经历。

“巨浪1号”爆炸后的瞬间(来源:中国国家电视台)

2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撕毁协议,从中国撤回所有专家。然而,在屠守娥、黄纬禄、任新民和梁守根的日夜奋战下,“东风2”于1962年如期出现在发射场。“东风二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枚中短程地对地导弹。当时,人们对它寄予厚望,亲切地称它为“智能炸弹”。然而,仅在发射后69秒,“智能炸弹”不情愿地坠毁在发射台附近。作为“东风2”控制系统的负责人,黄纬禄的心瞬间降到了冰点,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眶,频繁的胃痛再次袭来。

“东风2”首次发射失败视频

两个月后,“东风2”测试小组给出了测试失败的原因:第一,弹体不被认为是弹性体;第二,发动机强度不足。黄纬禄没有推卸责任。他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他带领控制系统团队的技术人员从控制的角度出发。经过反复分析、计算、仿真和试验,通过改变仪器舱和陀螺的安装位置,成功地解决了弹体的弹性振动问题。

“姐,背心破了。请为我修理它。”一天晚上,当黄纬禄回到家,他告诉他的表弟筋疲力尽。表哥看见背心很奇怪:"胸部怎么会破呢?"黄纬禄平静地说,“我的心好痛。如果我长时间摩擦它,它就会断裂。”日以继夜的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使黄纬禄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但他忽视了治疗,只能通过不断揉胸来缓解疼痛。努力工作会有丰厚的回报。1964年6月29日,黄纬禄见证了东风2的成功发射。

“太空四长老”在接受“杰出科学家奖”时拍照。左起:涂守娥、梁守皋、任新民和黄纬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学会)

从那以后,弹性振动的问题从未出现在所有导弹的设计和试验中。这一经历深深打动了黄纬禄。他深深体会到失败的负面经验,这比成功的正面经验更有价值。

3

1982年10月7日,第一轮“增兵1”失败了。张爱萍见黄纬禄很苦恼,自怨自艾,劝他说:“凡事必有代价。你已经努力工作一段时间了,你的健康状况不好。你的首要任务是休息几天,保持安静。”黄纬禄点了点头。

然而,一向不怕失败的黄纬禄并没有休息。那天晚上,他组织人员连夜寻找失败的原因。很快,黄纬禄和研究人员从遥测数据中找到了原因:主发动机和副发动机之间的分离塞提前断开了。负责插头的人表现出紧张的表情。黄纬禄立即让大家松了口气,并说:“我再次强调,我是总工程师。事故的主要责任是我的责任。对你来说,这是从经验中学习,为成功发射第二枚导弹做准备。”

五天后,在同一海域,第二枚潜艇导弹发射了,水龙再次刺穿了蓝天。这一次,它穿过了天空中一条美丽的曲线,直奔预定的海域。“大浪一号”终于成功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发展自己导弹的国家,也是第五个从潜艇发射导弹的国家。

“巨浪1号”潜艇导弹(网络图)

“东风-21”源于“浪潮1”,是我国第一代陆基固体中程弹道导弹(网络图)。

当测试小组返回北京时,张爱萍亲自出席了会议。仅仅十天多一点的离开之后,黄纬禄变得又瘦又瘦。张爱萍一生都穿着军装,眼睛不可避免地湿润了。他拉着黄纬禄的手说:“老黄,你太累了!”黄纬禄真的很累。当时,他的体重只有106公斤。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工作和沉重的精神压力,他瘦了22公斤。他的“导弹医生”完全是在挖出自己的肉来“治愈”导弹。

黄纬禄(左)和张爱萍

潜艇导弹试验成功后拍摄的照片(来源:CASIC)

在几十年的导弹发展过程中,黄纬禄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面对失败,他从不害怕逃避。他总是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取得最终的成功。他经常说:“在整个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当然令人欣慰,失败并不令人悲伤。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往往比从成功中吸取的教训更有价值,因为这一次你失败了,你的大脑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

个人简介:

黄纬禄(1916 . 12 . 12011 . 11 . 23),航天四大元老之一,著名的火箭和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中国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曾是液体地对地导弹控制系统的首席设计师和固体战略导弹的首席设计师。他在整个导弹武器系统和控制技术方面非常有成就。他为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被誉为“巨浪之父”和“东风21之父”。1999年,他被授予“两颗炸弹和一颗卫星”荣誉奖章。

名言:

在成功之前突出别人的成就,在失败之前考虑自己的责任。

参考:

[1]黄道十二宫。黄纬禄·[院士传记。北京:中国航天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