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最终将两具尸体分开时,所有人都立即感到他们的头嗡嗡作响:两具尸体的箱子中间有一个皮革公文包!尽管公文包被烧焦了,但在两人的紧紧拥抱下,它仍然完好无损。只有当公文包被打开时,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份关于热核导弹测试数据的绝密文件。

两个紧紧拥抱在一起保护这些文件的人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科学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牟董芳。

郭永怀(影像源网)

开启人生:

从农村儿童到世界空气动力学大师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个富裕的家庭。10岁时,郭永怀被父亲送到他叔叔经营的学校学习。从那以后,这个有天赋的年轻人开始了“学习霸权”的模式,从农村学校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从附属中学到天津南开大学预备科学技术班。就读南开大学两年后,他于1933年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

1938年夏天,郭永怀参加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中国、英国留学生入学考试和庚子赔款。在3000多篇参考文献中,只有一篇是郭永怀申请的力学专业。然而,考试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郭永怀、钱伟长和林家翘得分相同,为350分。后来,经过叶教授和饶玉台教授的努力,这三位人才幸运地被一起录取了!

1939年夏天,郭永怀登上了一艘出国留学的船。当时,在日本侵华期间,郭永怀发现他的护照上有日本签证。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牺牲了这次难得的出国留学机会,和20多名同学一起,拿起行李走下了船。

直到一年后,郭永怀和他的同学们才再次起航。何、钱伟长和都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的学生,他们三人只用了六个月就获得了硕士学位。

1941年5月,郭永怀在加拿大完成学业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在被称为“航空之父”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下学习空气动力学。

在这里,他结交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钱学森。

当时,钱学森虽然只比郭永怀高一个年级,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成了一名教授,并拥有了自己的汽车。

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去了康奈尔大学,成为航空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在康奈尔大学,郭永怀在科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研究成果为突破音障和实现超音速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研究上的突破,他还获得了他的爱。

1947年,李沛来到康奈尔大学学习经济学。那时,两个年轻的中国人经常在康奈尔大学一起散步和聊天。经过两年的交往,他们于1948年在纽约结婚。

烧掉所有研究论文为祖国服务

像钱学森一样,郭永怀也是一个美国如此阻挠和不愿放手的人才。

1953年8月,中美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美国政府解除了对中国学者出国的禁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者可以随意回国,因为美国仍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各种障碍,进行各种调查。

1956年,在回家之前,郭永怀举行了一次野餐,在那次野餐中,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亲自在所有朋友面前烧掉了他所有的研究成果和材料。李沛从她的眼中看到了这一点,也感受到了内心的痛苦,但她知道这是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麻烦。郭永怀安慰她说:没关系,知识在科学家的脑子里,他们拿不走。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李沛和郭永怀带着他们的小女儿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美国家庭,回家了。

这一天,郭永怀和李沛等得太久了。有些人说,“他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回到中国?对国家命运的终生关注,

这个无所畏惧的使命已经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我们能完全理解的。"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了郭永怀,并问他想要什么。郭永怀焦急地说:“我想尽快开始工作……”

之后,郭永怀全力投入到了研究和指导工作中。他经常早退晚归,埋头读书,甚至没有时间听音乐。

1959年,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数据。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来找郭永怀,请他参加一个国家的绝密任务。正是在这次访问中,郭永怀的名字与中国的原子弹联系在一起。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个特别小组。郭永怀被正式任命为第九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发展。

他不顾一切地为上升的蘑菇云保留“绝密文件”。

1963年,核武器研发的关键技术人员先后迁至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发基地。郭永怀离开前,李沛默默地帮丈夫收拾行李,但她对丈夫要去哪里一无所知。

在进入原子弹试验的前几天,郭永怀经常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甚至熬通宵。

他和许多核科学家都明白,发展核弹对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考验。郭永怀睡觉的时候,他没有让警卫做床垫。他说:“睡在铁床上时,翻身时会痛醒,这样他就不会让自己睡过头,可以继续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下午,罗布泊传来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大家欢呼雀跃,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时,郭永怀由于过度疲劳在实验现场晕倒了。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为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的实验做准备。

12月4日,在中国第一次热核导弹试验的关键时刻,已经在青海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带着在试验中发现的重要数据文件回到了北京。

经过一夜的航行,天空逐渐变白,飞机终于到达目的地,开始慢慢降低高度。没人预料到当飞机离地面400多米时,它突然失去了平衡。它突然掉了下来,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从400米的地方掉到了地上...飞机上唯一的幸存者后来回忆说,当飞机剧烈摇晃时,一名男子曾大叫“我的公文包!”

最后,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郭永怀和保安肖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保护着这一对发展热核导弹有价值的信息。他死时只有59岁...

1968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成功爆炸。郭永怀在这里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但在这一刻,郭永怀将永远看不到它。

给郭永怀、李沛夫妇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97年,李沛和郭永怀的独生女郭芹死于癌症。李沛在中年失去了丈夫,在晚年失去了女儿,这使他的生活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是她没有忘记她丈夫的最后一个愿望——建设祖国。

那时,中国的英语教育非常落后。没有老师,她冒险去找一个“右派”教授。没有教材,她自己写的。她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当她70多岁的时候,她仍然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课,而且她从来没有坐下来讲课。她总是有条不紊地站在讲台上,因为她说,“做别人的榜样”

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23名科学家“两颗炸弹和一颗卫星”荣誉奖章。郭永怀先生是23颗“两弹一星”中唯一的烈士,也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研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四年后,李沛将这枚直径为8厘米、纯度为99.8%的纯金、515克两枚炸弹和一枚星章捐赠给中国科技大学,并捐出了他一生的积蓄。没有仪式,就像处理电费一样。她说,“捐赠就是捐赠。你想要什么仪式?”

几十年来,李沛一直和郭永怀一起住在中关村的旧楼里。房间里保存着郭永怀的家具。她最爱的这个人一直活在她的心里。

在她晚年,李沛先生很少提到她已故的朋友。她有时一次在阳台上站几个小时。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她是如何受苦的。

2017年1月12日,李沛先生也永远离开了。清明节那天,李沛先生的骨灰和郭永怀先生的骨灰一起葬在郭永怀先生的铜像下...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小行星212796为“郭永怀星”,小行星212797为“李沛兴”。郭永怀和李沛先生继续像星星一样照耀着我们,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