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爱因斯坦和海森堡领导的两组科学家分别在美国和德国的大西洋彼岸互相看着对方。纳粹主义的出现导致这群最初掌握核裂变技术的学者过早地分裂成两个阵营。

人类应该打开核武器的潘多拉盒子吗?与政治家和公众相比,物理学家是第一个考虑这个问题的人。他们也比政治家更有责任感。爱因斯坦的学生奥西拉德到达美国后,他开始尝试在物理学家中建立审查机制,以确保核裂变技术不被用于武力。他的提议得到了美国海森堡的学生爱德华·泰勒的支持。海森堡还在1939年对美国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在此期间,他想与大洋彼岸的同行签订一份合同,共同承诺不发展核裂变武器,但未能如愿。

海森堡(网络图)

科学家们不想打开核武器的魔盒,但希特勒对释放法西斯恶魔并不感到不安。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铁蹄肆虐欧洲时,将两国分隔开来的大西洋,日益给两国核物理学家的心理蒙上阴影。是否应该发展核武器正开始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另一边的科学家会为当局发展核武器吗?

当这个问题被提到桌面上时,海森堡成了纳粹德国核武器发展项目的负责人。试图建立审查机制的Szilard忽视了它以前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既然人类已经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并开始互相争斗,科学家只能选择木头来生存。西拉德起草了一封由爱因斯坦签名的信,并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信中,西拉德敦促美国政府尽快发展核武器,并领先于纳粹德国。不久,美国核武器计划启动。

这时,大洋彼岸的海森堡成了公众批评的目标,所有的联盟科学家都在与他竞争。但是,忠于祖国的海森堡真的在尽力为希特勒服务吗?

希特勒数据地图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焰像野火一样燃烧。希特勒收到了核武器项目主任海森堡的报告。这时,纳粹领导人正焦急地期待着一种特殊武器的出现,为了用它来加速战争的发展,它要么是原子弹,要么是V-2导弹。然而,海森堡在他的报告中告诉他,原子弹可能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出来,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这个结果让希特勒失望,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V-2导弹的研究上。原子弹就这样告别了纳粹德国。

海森堡真的没有能力发展原子弹吗?战后,他和一群德国科学家一起被盟军逮捕和拘留。在一个满是虫子的房子里,他告诉其他人希特勒疯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给他原子弹。然后,他详细解释了制造原子弹的一些关键技术。

海森堡不愿意完全为希特勒服务,但是如果他的对手的原子弹将摧毁德国,在爱国主义的驱使下留在德国的海森堡会袖手旁观吗?

尽管这只是猜测,但这符合人类对核武器的痴迷:人们希望真正实现“无核化”,但敌人拥有“核武器”。自从科学家分裂成阵营后,这种纠结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