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一直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两院院士的评选通常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只有100多人当选,历年当选的院士只有几千人。然而,在中国的科学界,仍然有一些夫妻双方都是两院院士的案例。

大多数科学家和他们的妻子在同一个研究领域携手合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名字相互反映。正是他们执着的追求让他们发现了彼此。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他们不仅有爱,还有融合的理想。本期,我们将进入这些学者的生活密码,哀叹和欣赏科学家们的真诚之爱。

张文宇和王承书夫妇

张文宇(1910-1992),男,福建省惠安县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从1927年到1931年,他学习并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从1931年到1935年,他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和教师。他于1933年获得硕士学位。从1935年到1938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他于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宇宙射线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王承书(1911994),女,湖北武昌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他获得了该校研究所的硕士学位。他1941年在美国学习,1944年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密歇根州立大学前研究员。1956年回国后,他先后在受控核聚变、体外物理学、铀同位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张文宇与王承书合作分析了当时已有的核物理数据、β衰变中的禁衰变、允许衰变以及轻元素的能级特征。解放后,张文宇和王承书应钱三强主任的邀请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他们为中国的核物理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三强与何

钱三强(1911992),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创始人,中国“两颗炸弹一颗星”创始人。他于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于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他被法国科学院授予亨利·德·巴维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中国现代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主席兼主席。1992年6月28日,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9岁。

何(1912011),女,江苏苏州人,山西灵石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他获得了柏林科技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何院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

原子世界的科学伙伴钱三强和何共同发现了铀核三分和四裂变现象,被誉为“中国的珍品”。何和她的丈夫钱三强,钱的儿子,现代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也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新中国的“两颗炸弹一颗星”。它们合在一起被西方称为“中国古董”。

周廷冲与黄翠芬

周廷冲(1911996),男,浙江省邓鑫县人,生化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1935年到1941年,他在上海医学院(现在的上海医科大学)读本科。1945年4月,他获得了牛津大学贝利欧学院的药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他在康奈尔大学的酶实验室从事酶研究。1949年,他在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州医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回国后,先后在山东白求恩学院(现山东医科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工作,从事生物活性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黄翠芬(1922011),女,广东省台山市人,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化学系。他于1949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基因工程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国防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周廷冲、黄翠芬是我军第一批“夫妻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们千辛万苦携手回到中国,共同投身于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

吴忠华与李敏花

吴忠华(1911992),男,上海人,江苏苏州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学校教书。1947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科学家和PIB教授。1954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他领导研究和开发了一整套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计算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敏花(1912013),女,江苏吴县人,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1931937年清华大学学习。从1937年到1940年,他在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从1940年到1943年,他在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担任助理和教师。1948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忠华和李敏花在西南联合大学教书时一起加入,然后一起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吴中华是清华燃气轮机专业的创始人,华为在李玟为中国的塑性力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林冰和陈如玉

何(1912007),男,广东番禺人,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和教学。第一个研究领域是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的合成、结构和性能。何林冰是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的先驱。他发明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并系统地研究了它的结构和性能。他被称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陈如玉(1912012),女,福建闽侯县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教授。多年来,他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和农药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为中国农药工业和有机化学,特别是有机磷化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林冰被称为原子弹的英雄和离子交换树脂之父。林冰和陈如玉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56年回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分别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和教学,有机磷化学和农药化学的教学和研究。

许国志和姜丽金

许国志(1912001),男,江苏省扬州市人,系统工程与运筹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他被交通大学机械系录取。运筹学科学家和系统科学家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致力于运筹学、组合优化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姜丽金(1912008),女,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他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院。他于1941年被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录取,然后转到圣约翰大学。1942年加入辅仁大学化学系,194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46年,他毕业于辅仁大学研究所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他于1948年加入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药学系,并于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他在中国从事漆酚的研究、硼和氮六环化合物的合成以及高灵敏度薄膜添加剂的分析。

许国志和姜丽金在英国相识并结婚。尽管他们的职业截然不同,但这对夫妇为中国的运筹学、系统工程和光化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培养了几十名医生。

和夏

杨黎明(1912003),男,江苏溧水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机械系,1948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核理论研究。

夏(1922014),女,四川省江津市人,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中国计算机之母”。他于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气工程系。他于1950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学位。1991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成功设计并试制成功。他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取得了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

和夏是毕飞在工作和科研上的好朋友。他们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今广受好评。

曹与谢喜德

曹(1920-1995),男,北京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蛋白质研究的奠基人。他于1944年毕业于成都燕京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得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当选为该校维克学院成员。1958年,他首次提出开展合成胰岛素的研究,并参与领导工作。他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曹院士长期从事肌肉结构蛋白的研究,是肌球蛋白轻链的发现者。

谢喜德(1922000),女,福建泉州人,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外籍院士。1946年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47年,他去美国史密斯学院学习,并于1949年获得硕士学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好消息传来时,她非常激动,并决定一结束学业就回家。后来她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他在1951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了中国。他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固体能谱和表面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谢喜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研究的先驱,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曹在蛋白质的理化研究和病毒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对夫妇在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开发了除草剂1号。

徐光先与高

徐光宪(1920-2015),男,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1944年,他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他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9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技术与物理系副主任。1980年12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先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稀土科学等领域。

高(1911998),女,浙江萧山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起在原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49年初,他在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分析化学,并于1951年初获得硕士学位。他于五月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同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分析化学教学和研究。专业从事电分析化学、极谱催化波和环保空气污染监测仪的开发。

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先和高相识相恋近60年。这位院士和他的妻子获得了第一个“中国蓝宝石新婚夫妇奖”。点击继续阅读“18对院士夫妇告诉你:科研人员能燃烧多少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