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贵是中国第一台十亿次超级计算机的首席设计师。他主持开发了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奠定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基石,被誉为“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

慈云贵,1917年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今铜陵市枞阳县)。他年轻时在家乡的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他18岁从桐城中学毕业,22岁考入湖南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他被送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进行研究生学习。自1949年以来,慈云贵一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慈云贵一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1958年,他领导开发了中国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61年,他主持研制晶体管通用计算机441B,成为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晶体管计算机之一。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成功发射。

20世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是检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气象、地震、核能、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超级计算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978年,慈云贵接受了开发国产巨型计算机的任务。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第一台十亿次电子计算机“银河”终于研制成功。这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开发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在成功开发了“银河”1亿倍机之后,慈云贵的团队开始为新的“银河”巨型机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1988年3月,国家气象局作为中国急需的用户,正式与他们签订了开发“银河巨型机”的合同。有志者事竟成。1992年11月,“银河-∏”按计划成功开发,计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主频为50兆赫。它填补了中国大型科研工程计算机和大规模数据处理通用并行超级计算机的空白,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科技成果。

回顾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慈云贵一直活跃在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超级计算机。1995年,国防科技大学设立了磁云贵计算机科学技术奖,以纪念他的成就,希望鼓励年轻一代为中国计算机工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继承磁云贵追求卓越的精神。

这部作品最初是由“中国科普——科技前沿大师讲座”创作的。重印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