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过非典,我非常清楚。请相信我们。”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翔医院的隔离病房里,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穿透了层层保护,逐渐平息了患者的情绪波动。

发言的医生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部副主任徐飞。17年前,他在北京协和医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志愿参加一线治疗,被授予“北京协和医院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这一次,自从江西省第一例新确诊的肺炎确诊后,他以第一救援队队长的身份进入隔离病房,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战斗了近20天。

英雄逆行,他们像以前一样站起来。

我父亲几个月前去世了。今年春节,徐飞计划回他的家乡陪他的母亲。当疫情来袭时,徐飞果断取消了行程,将自己送进了第一线治疗,在进入隔离病房前打电话给他母亲。

“妈妈,医院已经加班了。我做完后会去看你的。”由于担心母亲的担忧,徐飞没有提及抗击疫情。经过27年的工作,徐飞承担了许多类似的治疗任务。每次,他的演讲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说“加班”。电话另一端的母亲也没有刺破它,但她总是补充说“注意安全”

老人不知道的是,他儿子所在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翔医院是江西省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负责全省重症病人的集中治疗。从全省各地运送危重病人的救护车每天呼啸而来。即使在清晨,这里的灯光也很明亮,治疗一直在进行。

逆行是医生的第一次召唤。每次我进入隔离病房,时间都很清楚,但我什么时候出来却不得而知。在厚厚的防护服下,护目镜被水汽覆盖,鼻子无法顺畅呼吸,耳根被压得疼痛。徐飞说,只要他们踏进隔离病房,这些不适就不再存在。每个医务工作者只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检查他们的呼吸是否顺畅,安慰他们不要紧张。

隔离病房很忙。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徐飞几乎每天都醒过来,在最忙的时候,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我的妻子涂红在医院工作,她知道丈夫过度劳累会导致偏头痛。首先,她发送了强效止痛药。后来,他自愿成为治疗艾滋病的志愿者,也来到了他丈夫所在的医院。

"自疫情爆发以来,仍有许多像徐飞这样的流动医务人员."江西省医疗专家组组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说,1月29日,在医院党委向第一附属医院全体共产党员发出“建议”后,全院55个党支部的1192名党员自愿参战。

“情况正在好转。”1月27日,江西首例新诊断肺炎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并在此正式出院。2月11日,一名危重病人被治愈出院...每当徐飞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病危的病人健康地走出大楼时,他们都会大叫。"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徐飞说。

“疫情最终会过去,我会永远记得你的样子。”在隔离病房外,一位被治愈出院的病人流着泪对陪他下楼的徐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