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持续攀升的视频在中国也引起了很多关注。

上周六,当科学传播者童子娅第一次在推特上发布这段视频时,它实际上已经在脸书上疯传了。

之后,童的微博被转发了16.5万次,但这段视频遭到了野生动物专家和其他专家的批评。

这段视频遭到了野生动物专家和其他专家的批评

博伊西州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野生动物生态学家马克·迪特默指出,视频中母熊和幼熊疯狂的攀爬行为很可能是由恐慌引起的。“这只熊非常不安,在我看来——根据它移动的方式——一架无人机正在拍摄视频。”

这段视频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在野生动物周围负责任地使用无人机的讨论。对此,童在推特上写道:“如果没有视频传输,人们不会谈论这个话题,所以这是一个教育机会。”

然而,尚不清楚这段视频是否是由无人机拍摄的:佟(音译)将这段视频的来源追踪到了YouTube账户ViralHog。客户代表只是在邮件中回应道:“是的,它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无人机视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段视频突出了无人机拍摄野生动物场景和没有人有机会危及拍摄动物的事实之间的紧张关系。迪特默说:“这是一个不应该使用无人机的好例子。”

几年前,迪特默参与了一项关于熊如何应对无人机的调查。最终答案是什么?-一点也不。受调查的熊安装了心脏监测器,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监测它们过马路或四旋翼无人驾驶飞行器飞过头顶时的心率变化。结果显示,当无人机飞过时,一些熊会开始奔跑。如果他们冲进马路或穿过人类的院子,就会出现危险的情况。尽管一些熊没有表现出疼痛的迹象,但它们的心率飙升——这是熊紧张的明显迹象。

为什么又大又壮的母熊会被小雄蜂吓到?迪特默怀疑来自某个地方的无人机声音吓到了他,熊妈妈的恐慌可以通过她和她的幼崽选择一条危险的路线表现出来。

然而,迪特梅尔说,这并不意味着无人机本身就是问题,“更负责任的使用,不是说技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为此,阿德莱德大学的生态学家贾罗德·霍奇森(Jarrod Hodgson)和连平·科(Lian Pin Koh)提出了一套在野生动物周围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最佳实践,并于2016年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对于那些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特别是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你不知道动物会如何反应,在动物附近使用无人机时你应该非常小心。这些反应是个别物种独有的;它们很复杂;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遵守贵组织的道德准则和民航规则;

使用最好的设备:这意味着选择一架安静、不显眼的无人机。同时,这也意味着使用最灵敏的传感器——这样你就可以让无人驾驶飞行器飞得比动物还高。

发射和回收无人机时,远离动物。让无人机稳定飞行,并与动物保持合理的距离;

如果你打扰动物,停止使用无人机。

在你发表的文章中准确地报道你所做的事情。

迪特默说:“为了收集我们需要的有用信息和数据,我们必须在高度和距离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这对于普通无人机用户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他们遵守规则,不骚扰野生动物。因此,当没有明显的科学目的时,答案是非常清楚的:不要打扰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