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揭晓了。

今年的获胜者是三个人: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杜弗洛和迈克尔·克莱默。诺贝尔奖承认他们“在减少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实践”。

诺贝尔奖官员表示,2019年经济学奖得主进行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20年里,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最年轻的经济学奖得主和“夫妻档案”

诺贝尔经济学奖比其他奖项晚诞生几十年。从1969年至今,已有81人获奖。不仅奖项的年龄较大,获奖者的年龄也普遍较大: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74人超过50岁。

然而,今年的经济学奖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且是女性。

法国经济学家卢伊塞特·杜夫洛(Loisette Duflo)生于1972年,现年46岁。他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助理研究员,在经济分析委员会任职,是经济和政策研究的发展经济学主任,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经济学教授。显然,她现在又有了两个头衔: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第二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性获得者。

此前,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oseph Arrow),他在1972年获奖时51岁。第一位女性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一位2009年获得该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根据公共信息,埃丝特·杜弗洛是过去十年来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女性经济学家,也是许多重要经济著作的合著者。

另一位获奖英雄是美国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1961年生于印度孟买,曾在加尔各答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阿比吉特·班纳吉于198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的国际经济学教授。

班纳吉也是继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之后的第二位印度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此外,有趣的是,互联网上也有消息称,巴纳吉和迪洛是夫妻,并有一个女儿。

此外,这对夫妇还是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行动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2003年,贝纳吉和迪洛共同创建了日本帕尔。该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从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目前,该实验室是扶贫行动创新研究的附属机构,也是金融系统和扶贫联合会的成员。

这个奖项故事中的第三个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迈克尔·克莱默,现任哈佛发展学会的盖茨教授。同时,他还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奖学金和总统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并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全球青年领袖。

克雷默的最新研究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健康、水和农业。他帮助开发了疫苗预先市场承诺计划(AMC),以刺激发展中国家在疫苗研究和疾病疫苗分销方面的私人投资。

贫困的本质

与以往经济学家的各种跨境研究相比,他们因扶贫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似乎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当今天提到巴纳吉和迪洛时,他们肯定会提到他们的经典著作《贫困的本质:为什么我们不能摆脱贫困》。

这本书被认为是“贫困”研究的顶峰。据了解,班纳吉和杜弗洛花了15年时间,到五大洲和18个国家和地区的最贫穷地方进行研究,才找到这一“杰作”,从而从穷人生活、教育和健康的多个层面探索贫穷的真正原因。

什么样的人真的很穷?书中的观点是,穷人很难摆脱贫困,主要是因为许多慈善组织基于误解,没有考虑到穷人面临的真正困难。

他们的研究打破了许多人对“贫困”的长期理解。如果你不读这本书,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穷人会变穷,无法摆脱贫困。

首先,穷人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而是他们无法获得全面的营养。此外,在健康方面,即使疾病预防工作更便宜,穷人也不会去做,因为他们只关心花多少钱来治疗疾病。第三,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上学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上学。最后,穷人一般没有社会保险、养老金、养老金。对他们来说,孩子是他们退休的唯一希望。因此,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穷,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学奖的小尴尬

然而,这场压轴戏引发了一些幕后讨论。

与物理学、化学和文学等奖项相比,经济学与和平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许多国内观众对该奖项仍持保守态度。例如,一旦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网上的抗议将永远不会停止:

"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使一个人摆脱贫困。"“实验方法是学术奖励吗?这个奖项是给理论家的,而不是给实践者的。”“减少贫困是科学家的成就吗?”“全球减贫,实验室里减少了吗?有多少人失踪了?”"诺贝尔奖是对令人困惑的行为的巨大奖励。"......

还有一个很大的评价显示了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地位,他说:“这是另一个偏离经济学的经济学奖项。他们研究的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理论,他们的研究方法‘实验’不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

也有一些网民在他们的咒骂语中无法反驳:“经济科学为经济决策提供了参考。两者相辅相成,不是冲突的领域。”

为了扶贫,应该倾向于数学理论还是实践中的真正知识?扶贫是一个经济范畴吗?在所有这些奖项颁发后,这个话题在这场科学盛宴上讨论最多。事实上,所谓的“实验实践”意味着诺贝尔奖授予的不是他们做了多少慈善或帮助了多少贫困,而是他们通过研究发明的方法,或复杂的经济研究模型。

对此,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金融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窦尔祥告诉《虎嗅》: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对在经济和科学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给予奖励,对早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给予优先考虑。科学不一定指系统或技术,但也可以指。与此同时,这些奖项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大多数都令人钦佩。如果没有评论,那不一定是坏事。这也与颁奖的时间和环境因素有关。总之,获得诺贝尔奖通常意味着进步。你没有得到的不一定是坏的。

然而,他也认为,严格来说,扶贫不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即使这一点尚未讨论,扶贫、扶贫等议题出现在诺贝尔奖名单上也不是第一次了

2010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特森,以及拥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迪斯,用“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当有很多职位空缺时,仍然有很多人失业。

2015年,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也因在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供了一个定量衡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可以更准确地定义和衡量贫困,对更有效地制定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能说,无论如何,世界上并不缺少贫困。多关注和理解贫困总是好的。

本文部分内容涉及诺贝尔奖得主官方网站、新浪财经、国家商报、腾讯财经等。

最初的标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告诉你:贫困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