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开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关舆论认为,这是中央政府为全面放开利率所做的准备。那么,商界正在谈论的利率市场化的神奇体系是什么呢?

利率市场化是一项主要针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其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鉴于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中央银行一直在实施利率控制政策。类似于计划经济,在严格的利率管制期间,中央银行明确规定了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此后一段时间,央行允许金融机构的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一个波动区间。直到2013年7月19日,央行才宣布从当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控制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将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在利率控制期间,高级银行官员会在半夜笑着醒来。无论当前,三个月或一年期存贷款利率都有巨大的利差(存贷款利差是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例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贷款利率为6%,这将产生3.25%的利差。考虑到准备金率和坏账的限制等因素,商业银行至少可以从2%的利差中获利。假设一年期定期存款总额为1万亿元,银行就能赚到200亿元,换句话说,银行即使躺下也能赚钱。这种无风险息差的利润是由于央行人为的利率控制,导致内地银行吸收资金的能力“无与伦比”。结果,银行业每年都获得巨额利润。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约占沪深股市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

不公平的利率管制政策早已引起公众的投诉。因此,各种商业银行由于其丰富的金融资源、明显缺乏创新和严重的业务同质化,与花旗和瑞银等跨国银行集团的距离越来越远。其次,由于息差收入稳定,为了降低坏账率,银行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房地产等有国有资产背景或牟取暴利的行业提供贷款。然而,由于贷款金额小、前景不确定、不确定性大,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降低企业的投融资成本,让金融业健康发展,央行将宣布利率完全放开,即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届时,央行将不再实行利率管制,各银行将设定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利率市场化实施后,商业银行的利润在短期内将大幅下降。因此,银行业将上演一场“高利率和存款追逐”的战争。为了攫取更多的存款,各家银行肯定会尽可能提高存款利率。中小银行肯定无法抵御逐渐上升的资本成本。这样,银行就会倒闭。这就是为什么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前,存款利率上限不会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