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退休官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头衔——“致仕”。《春秋公羊传》中所谓的“致仕”,是写“退休做官”。该书指出“致仕是回归君主的职位”,意思是“为他所掌管的从君主的职位上退休”(李记·库里)。

古代官吏致仕起源于商、殷,建立于汉代,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宋代。

汉代以前,官员的“退休”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自西汉以来,正式退休已经制度化和明确化,法定退休年龄为70岁。古人说,“人生七十岁,难得一见”。当人们到了70岁,他们将不能听到和移动,他们应该退休。当然,年龄只是汉代官员退休的标准之一。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你可以退休,在70岁之前回家退休。法院给了三分之一的原始工资,所以那些避开道德的人也在为国家和国王服务。

汉代以后,古代政府官员的退休年龄标准相当武断。尽管70岁的标准年龄仍然存在,但退休可以根据年龄、身体和表现提前或推迟。

非正常退休的最好理由是“报告疾病”——自己的严重疾病或父母的死亡。一些官员因病没有主动辞职,政府也将“解雇”他们退休。其他官员想快点写书,或者如果他们厌倦了做官员,他们会选择提前退休。也有一些官员,要么是因为皇帝的宠爱,要么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担任公职,已经70多岁了,即使年老体弱,也不会主动申请退休。结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讽刺地写了一首诗:“七十年代,可以做官,礼法分明。他是一个贪婪的人,斯闫希会不听。”当然,也有一些皇帝是不允许退休的,比如唐朝的诗人何,他任职到86岁。其他官员直到去世才办理退休手续。例如,元朝的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他70多岁后多次申请退休,但是皇帝拒绝了。结果,当他86岁的时候,他死在了皇家学院。

在宋代,70岁仍然是官员退休的标准年龄,70岁被称为“领导之年”,因此“领导之年”成了退休的同义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将文武官员的退休年龄从70岁改为60岁,但仅持续了13年就结束了。这是因为改变退休年龄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有功人员对政府的影响。60岁的退休年龄可能会迫使许多创始部长“退休”,这具有接管所有权力的专制效果。13年后,在吴鸿统治的第26年,在所有威胁朱元璋的旧官员被清除后,70年的祖先制度得以恢复。

流行戏剧《李和华庭》展示了鲁尚书成为一名官员的阴谋

清官的退休年龄仍为70岁,但公务员和武官的退休政策却大相径庭。清代公务员的实际退休年龄很长。在武官中,省长(一个省的最高武官)和总兵(仅次于省长的高级武官)以及其他高级武官基本上是生死攸关的。然而,陆军中将手下的武官都将在45-54岁退休。级别越低,退休年龄越早。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让年轻的下级军官升得更快,从而保持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