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首次提出“寒毒”的概念;苏轼、黄庭坚两位书法大师合写的第一部医学专著。

苏轼被贬湖北黄州时,经常抱怨伙食不好。有一次,一个好朋友陈季常送了一篮子“覆盆子”。他非常感动,特地写了一封信。苏轼在许多传世的书信中提到“季昌先生”。作为一生的挚友,陈陪伴他度过了黄州的流放生活。陈是一个疯狂的人,他放弃了肥沃的农田,住在山里。他整天戴着一顶像方房子一样的高礼帽,被称为“方。苏轼为他写了方的传记。陈豪的客人喜欢唱歌的妓女,他的妻子很凶。苏轼在一首诗和一出戏中说:“隐居的龙秋也是可怜的。当谈到空话时,他晚上睡不着觉。忽听得河东狮吼,倚杖落掌空弥。“狮子怒吼”就是源于此。

苏轼的《覆盆子帖》,纸质版,长27.7厘米,宽44.8厘米。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说明:树莓很难采摘和发送。我感到非常难过。如果你让你的儿子来看你,你会发现你没有见过他,你会被叫去见他。季昌先生写了一本书,书的一角有一个小记号。请送过来。白石。

武威医书是继马王堆医书之后,汉代医方的又一重大发现。1972年11月,它在甘肃省武威县东汉初年的墓地被发现。所选的三件作品,从右到左,第一件主要记录了男子“七伤科”的部分内容和治疗方子;中间的一张是女性用的膏药,具体的名称和剂量是由猪肉脂肪制成的。第三种记录了当时的药价,如“牛膝半斤,直(值)50”和“黄芩一斤,直(值)70”。

东汉武威医简

流行病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任何小规模的流行病都会被历史学家记录下来。曹植在《谈瘟疫》中描述了这场灾难:“建安二十二年后,瘟疫流行,家家户户都遭受着僵尸的痛苦,屋子里充满了哀号。或者关门而死,或者掩护氏族而死。当时,“建安七子”们站在文学的巅峰,徐干、陈林、、刘震和王灿都死于这一流行病。在此之前,“七个儿子”中的另外两个相继去世。

根据邓拓先生在《中国赈济饥馑史》中的统计,在这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只记录了一次疫情。秦汉时期13次;三国两晋时期17次;南北朝时期17次;隋唐五代十七次;宋、金、元三代32次;明代64次;清朝74次;民国六次。这只是官方记录,当地疫情时有发生,许多历史记载缺失。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抗击流行病的历史。书面记录的流行病可以追溯到古代。《尚书》、《山海经》和《左传》中都有“杀”字。从那以后,流行病的记录出现在历史书上。殷墟甲骨卜辞中已有“虫”、“古”、“疟疾”、“病年”等字和许多治病卜辞。《诗经》、《尚书》、《易经》以及后来的李周、李记等周代文献对各种疾病的记载越来越系统。

例如,《潇雅南山诗节》:“天方推荐病号,哀恸混乱比比皆是”。人民说没有贾,毛默惩罚杰”;郑玄的注解是:“今天天气好,疾病最严重。大多数人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混乱而死亡和失去生命。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被灾难所困扰。没有赞美之词。没有人能停止善良。我能做什么?”这可能是传染病流行的最早记录。古人认为流行性疾病和瘟疫等同于现在的细菌和病毒:“五种流行性疾病,无论大小,都容易感染,而且症状相似。”“人们感到脾气暴躁而得病,这种病容易气转相染,甚至致死。流行病。感受天地的邪气……”这种气来自各个年龄层的人,有强有弱。触摸它的人是生病的,邪恶通过鼻子和嘴进入。我们只能说我们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但是我们不能系统地识别细菌和病毒。

哪里有疾病,哪里就有治疗。古代典籍、史书、小说、方志等文献记载了许多防治方法,其中“隔离”是古人很久以前就认识到的最好的防治方法。例如,在2000多年前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中,秦国规定了麻风病人的集中迁移。在汉代,政府要求隔离以防止人类传播。《韩曙·平地记》第12卷第12号:“凡患疾病和流行性疾病的人,其住所为空,其住所为药所用”;《晋书·王彪传》:“永和末年,疫病流行。在旧制度下,朝臣的家人有时会生病,那些感染了三人以上的人,即使他们没有生病,也不允许进入皇宫一百天。”金代对传染病的隔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南北朝时,“检疫防疫”已成为一种制度。

苏轼《北宋伤寒杂病序》。六卷本伤寒论写于北宋咸平三年(1100年)。作者庞安时(1041099),人称“北宋医学之王”,是北宋最著名的伤寒学家。在书中,“感冒毒素”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伤寒杂病》是苏轼、黄庭坚两位书法家共同撰写的第一部医学专著。

谈到个人在防疫、治疗和养生方面的主动性,人们不能不提到苏轼。乐观主义者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流亡中度过。他在常州死于中暑,享年66岁。在给米芾的信中,他甚至认为,“海外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高温了,简直让人难以忍受。”苏东坡曾经说过:“父母年轻,经常中暑。”此时,儿子苏迈和苏琪已经去了宜兴,只有苏果在照顾他们。为了消暑,东坡吃了很多冷饮——外热内冷,加上晚上太热,睡不着。他怎么能忍受呢?苏轼记录了他的症状:“吃东西会肿,不吃东西会赢。昨晚,你没有付睫毛钱,你坐起来满是蚊子。我不知道如何度过今晚。”寿司感染了这种疾病。米菲多次探望他,并把他送到麦门镇喝酒。为此,苏轼写了《觉闻米元章取暑至东园送麦门冬吟子》,诗曰:

“一枕清风值一万块钱,没有人愿意买一个北窗睡觉。

喜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煎。"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认为苏轼的病可能是“阿米巴痢疾”。但事实上,除了腹泻症状,还有高烧和呼吸衰竭。要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苏轼也不会这么恶心。当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一个叫张娥的人来找苏轼,要他教养生。苏轼给他开了四种药:“第一,什么都不贵的时候,第二,当你睡得早的时候,当你有钱的时候,第三,当你走路安全的时候,第四,当你吃得晚的时候,当你吃肉的时候。”并被告知,这四种药物可以治疗妄想,贪婪和暴食,减肥和脂肪,并调节肠胃。在今天看来,这四种药物也适合在家庭防疫中借鉴。另一个鸟巢谷从梅州来到苏轼,一年后回到四川。临行前,他把藏药“圣三子”交给了他,并要他“对着河水发誓,保证不把它传播出去”。第二年春天,这种流行病在黄州流行。苏轼不顾先前与巢谷的约定,毅然将秘方传给著名医生庞安昌。这种药确实有效地治疗了这种流行病,“活着的人数无法统计。”庞安昌后来写了《伤寒杂病》,并将其收入《伤寒杂病志》,以苏轼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