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都大学的特别副教授阿部修士(Friar Abe)领导的研究小组,以年龄在20岁至39岁之间的约30名学生为受试者,进行了两项实验,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来检测他们的大脑活动。此外,这些受试者不知道实验是为了研究与说谎有关的大脑机制。

第一个实验测试了“期待奖励的大脑活动”如果考生在正方形图像闪烁的瞬间顺利按下按钮,他将得到报酬。研究人员发现,在图像出现之前,那些强烈渴望奖金的人在伏隔核非常活跃。伏隔核,也称为伏隔核,位于大脑的每个半球,被认为在大脑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奖励、快乐和成瘾。

第二个实验是猜测硬币的正反两面。如果你猜对了,你会得到一笔奖金。如果你猜错了,你将不得不扣除这笔钱。实验在两种条件下进行。首先,测试者必须提前预测结果,并且没有机会撒谎。第二个要求测试者只能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预测,结果出来后,他会报告自己是否猜对了。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准确率异常高,那么就可以认为有人在骗奖金。

研究人员发现,在第一个实验中,伏隔核越活跃,在第二个实验中说谎的概率就越高。换句话说,那些对报酬更敏感的人更容易撒谎。

然而,也有一些人在第一个实验中伏隔核非常活跃,但在第二个实验中被证明不说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也非常活跃。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被认为是控制理性判断和行动的区域。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为了抵制金钱的诱惑而不说谎,这个地区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表明,大脑对报酬的反应,即伏隔核活动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诚实。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人类道德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