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7月以来,“埃博拉”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埃博拉病毒迄今已在非洲造成1000多人死亡。7月30日,有报道称,香港发现疑似埃博拉病例,尽管官方很快排除了这一可能性,但仍在中国民众中引发了广泛恐慌。事实上,这次袭击扎伊尔的埃博拉病毒亚型主要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传播途径很容易被阻断。与此同时,所有国家都在加强监测和感染控制。中国人民不必对此过于恐慌。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和灵长类动物是其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埃博拉病毒。例如,通过将受损的皮肤和粘膜与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分泌物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这种感染相对容易阻断,只要你远离传染源,戴上手套和防护服,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然而,非洲当地的丧葬习俗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当地人死后,尸体必须在埋葬前由他们的亲属处理掉。在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都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设备,甚至没有戴手套,这给了许多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此外,当埃博拉病毒首次在几内亚爆发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医疗保健和良好的沟通条件,疫情在最初阶段被忽视甚至掩盖,从而错过了应对疫情的最佳时机。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埃博拉病毒仍有机会通过病毒携带者或患者传入中国。然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很容易识别,处于潜伏期的病人没有能力感染。因此,它不太可能在人群中形成长期流行。此外,我国加强了边境检疫、监测和防控准备等一系列措施,发现、诊断和处置病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于埃博拉出血热,公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预防感染、限制或预防传播:

1.如果您怀疑周围或社区中有人患有埃博拉出血热,请鼓励并支持患者立即前往医疗机构。

2.不建议在家护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

3.在医院探望埃博拉患者时,在接触患者及其体液或周围物品后,用肥皂洗手。

4.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尸体应由配备有适当防护设备的人员处理,并应由受过安全掩埋操作培训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立即掩埋。

5.减少前往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区的旅行。如果人们去过已经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地区,或者接触过病人或疑似病人,并开始出现症状,他们应该立即寻求医疗。

6.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减少与高风险受感染动物(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

7.动物产品(血液和肉类)在食用前应该彻底煮熟。

8.任何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都应立即报告给最近的卫生机构。

(以上文字摘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并参考其他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