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水电站就建在中国的几条断层线上。

8月28日,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在成都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写了一份报告,将水电站流域水库的蓄水时间与周边地区地质活动更加频繁的时间联系起来。

这份报告发表在探索国际上,这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非营利组织。范晓的研究所使用原始地震数据——唯一公开可用的数据。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初是“假定存在的”,但四川地震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胡贤明认为,查明这种联系是否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能在未来引发更严重的地震。

长江上游有许多活动的地质断层,地形差异大,这些都是水力发电的优势。然而,当水高速流入目标储层时,可能会改变地下断层的压力。压力可能来自水本身的重量和势能,也可能是由于水渗透到岩层中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加速断层的“地震钟”,加速正在酝酿的地震的发生,或者直接增加地震的发生概率。

当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传言称地震与四川省都江堰附近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有关。范晓在2008年第一个提出这种可能性,当时同意他的一名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说,紫坪铺水库的建设可能加速了一场可能需要数百年甚至一千年的地震(报告链接)。

鲁甸地震后,争议焦点转移到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其中溪洛渡水电站距震中仅40公里。

根据国家地震局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的地震读数,范晓注意到,从2012年底到这一时期结束,小地震发生非常频繁。就时间而言,这与水库的储存时间相吻合。三个地震易发区中的两个靠近水库,另一个靠近断层,引发了最近的地震。范晓说,尽管他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也为这类地震灾难敲响了警钟。

未来趋势

范晓的报告还提到了今年发生的两次较小的地震:一次发生在今年4月,另一次发生在今年8月,都是由溪洛渡水电站所在的断裂带的活动引起的。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者徐锡伟同意范晓的观点,认为两次地震“很可能是溪洛渡水电站引发的”。然而,现在说鲁甸地震和水库蓄水之间有联系还为时过早。毕竟,首先,水库离震中40公里,第二个源头在地下12公里。水库里的水应该很难达到这个深度。

纽约布朗克斯区思考地质灾害咨询公司的克里斯蒂安·克洛泽研究了2008年汶川地震,他认为范晓的推测基本上是可信的。“引发地震不需要水流入岩石。单单这个巨大水库的重量就足以打破断裂带上脆弱的地壳。”

包括胡贤明在内的研究人员呼吁水库地区的网络提供更准确的地震数据,但这些网络被水利水电公司牢牢控制。胡先明表示,更准确的数据可以保证细致的研究工作。官方地震台网不仅数据少,而且仪器精度不够高。

长江上游仍有10多座大坝计划修建。范晓说,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鲁甸地震是否由溪洛渡引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库区附近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