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当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时,他惊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1938年,另一组研究小组才开始对其进行分离实验。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验室使用的青霉素供应短缺。

从百喜草菌根中提取青霉素非常困难。尽管人们正在努力提高规模和产量,但仍需要从2000个霉菌营养液中提取青霉素来治疗一例败血症。

青霉素的产量跟不上需求。为了补救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分离青霉素的新方法:从病人的尿液中提取青霉素。

并不是所有用于病人的青霉素都会分解。事实上,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通过了身体,分子结构没有改变。

患者尿液中排出的抗生素浓度达到40%~99%,其功能和活性仍保持良好,因为肾脏运行迅速,可在约4小时内排出。因为青霉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所以它可以从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的尿液晶体中重新提取,然后用于治疗另一名患有严重细菌感染的患者。

一旦采用这种方法,青霉素的产量最终可能会超过医生的需求。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在当今社会也是可行的。许多药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在通过我们的身体后不会改变它们的效果。我们没有把它们分开回收,而是把它们送到厕所,送到另一个世界。

正如2011年《哈佛健康快报》所提到的,一些水利专家越来越关注从药店流向河流的药物。上述问题只是药物的浪费,但这些流入河流的药物似乎会影响下游动物的健康和行为。医生不再面临抗生素短缺的困境,但药物回收确实是一个值得仔细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