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是指当某些材料的温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为零的现象。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超导体具有一系列神奇的物理性质,如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它们在科学研究、信息通信、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甚至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1911年发现超导以来,在超导研究的100年历史中,有10个人获得了5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无数聪明科学家的推动下,超导继续以新的魅力绽放。

低于4.2K的金属汞的零电阻状态

直到2008年,发现的超导材料主要有四大类:金属和合金超导体、氧化铜超导体、重费米子超导体和有机超导体。其中,自1986年以来发现的氧化铜超导体也被称为高温超导体,因为它们的超导临界温度超过40K(273K相当于0摄氏度,40K是-233摄氏度,等等),它们的超导机制仍然是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中未解之谜。为了彻底揭开高温超导的面纱,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新的高温超导家族,从而开辟更多的研究途径。2008年,随着日本科学家在砷化铁中发现26K超导性,铁基高温超导性研究的序幕拉开,新一轮超导性研究热潮再次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这一热潮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相干态物理实验室(待定)的几个研究小组独立制备了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不断刷新超导转变温度,使得铁基超导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美国杂志《科学》和《今日物理学》先后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即将成立)的研究人员在新一轮铁基超导体“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向凝聚态物理研究前沿”中所做的重要而有影响的领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杂志评选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铁基高温超导研究被评为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中国科学家发现铁基高温超导材料”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并入选“铁基高温超导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