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生产成功!据中央台今日(18日)报道,引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试开采可燃冰时实现持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今天中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祝贺在该海域成功试采天然气水合物。

国务院贺电全文中央电视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陆地冻土中。它也被称为“可燃冰”或“固体气体”和“气体冰”,因为它看起来像冰,暴露在火中会燃烧。

燃烧后,可燃冰只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它的污染比煤、石油和天然气要少得多,但它的能量要高十倍。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其有机碳资源总量是世界上已知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它是国际公认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品。

中国管辖的海域和陆地也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因此探讨和认识可燃冰具有重要意义。

自官方公布天然气以来,累计生产了超过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

据央视新闻报道,南海北部的深沪海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的地点。这种持续燃烧的火焰是由可燃冰分解并从1000多米深的水中提取产生的甲烷气体。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试采的全面成功。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今年2月表示,目前中国已初步查明了可燃冰在中国的资源潜力。今年,中国将在海上进行可燃冰的试验开发。

通过勘探,2016年中国海域共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青海南部和西藏北部共圈定了9个有利区。据预测,中国潜在的可燃冰资源超过1000亿吨石油当量,潜力巨大。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估司司长邢表示,可燃冰已经在中国海域划定了一系列勘探区域,并预测了资源量。今年,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这项试验。

南海北部深沪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点距离香港约285公里,试采点位于水深1266米以下200米的海底。自5月10日正式放空以来,已生产出甲烷含量达99.5%的天然气,超过12万立方米。连续一周多的稳定产气量的实现标志着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成功。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场总指挥叶表示,从5月10日开始,官方的天然气放空试验火已经成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开采了八天,日产量超过10000平方米,最高日产量达到35000平方米。这种持续稳定的气体排放达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结晶化合物。预测的资源量相当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它被认为是未来清洁高效的替代能源。

因为它们大部分埋在海底,所以开采可燃冰非常困难。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正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的试开发,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能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

此次试采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已经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这次天然气水合物试点开发成功,我们优先抢占领先和技术高地,实现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方面的领先。这将是继美国领导的页岩气革命之后,我国领导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并将推动全球能源利用格局的变化。

中国在开发易燃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平均日稳定产气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连续产气时间超过一周。这两个指标以前在任何国家都没有成功实现过。我们的科学家是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013年,日本试图在该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尽管天然气被成功释放,但六天后,由于泥浆堵塞钻井通道,试开采被迫停止。

李金发说,试生产的第一天是生产1万多立方米的天然气,第二天是连续生产一周的天然气。我们的所有指标都超过了目标,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学家采用降压的方法来降低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收集分散在海绵状空隙中的可燃冰,并最终使用一套由中国自主开发的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将天然气取出。

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这次使用的是地层流体抽取方法,由单纯考虑降压改为关注流体抽取,通过确保流体抽取实现稳定降压。降压方案充分体现了其优势,也是确保我们的试验采矿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世界上从理论到技术的创新。

一些网民在央视新闻微博上发表评论

可燃冰看起来像什么?

中国首次成功开采可燃冰,这也标志着中国可燃冰勘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甚至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作为如此重要的战略能源,可燃冰看起来像什么?它看起来像冰,所以为什么它能再次燃烧?让我们通过记者的镜头来了解这种神奇的新能源。

可燃冰,也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和低温下形成的冰状结晶化合物。从外观上看,可燃冰就像白色或浅灰色的冰晶。这时,如果有火源,它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它被称为“可燃冰”。

如果同时点燃相同体积的固体酒精和可燃冰,可燃冰的燃烧时间要比相同体积的固体酒精长得多。易燃冰就像机器人在《变形金刚》中争夺的“能量块”。它占据了很小的体积,但是它所包含的能量是无法计算的。事实上,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成超过160立方米的天然气。

李金发表示,目前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基本预计达到800亿吨石油当量,潜力巨大,是一种短期内可以替代常规油气资源的清洁能源。

据估计,世界海洋中的可燃冰资源总量大约是世界上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两倍。可燃冰储量巨大、高效清洁、燃烧价值高的特点,使其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绿色清洁战略商业发展能源,也成为各国研发的热点。

可燃冰能做什么?

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的能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十倍,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人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果他们得到了最好的东西,就称可燃冰为“未来的能源”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其高能量密度。它体积小,但包含大量能量。例如,如果一辆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可以用100升天然气行驶300公里,那么这辆汽车可以用同样体积的可燃冰行驶50000公里。

李金发表示,如果能加以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的资源安全能力,极大地减少中国对外国的依赖,同时极大地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可燃气冰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Observer.com早前报道,今年年初,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究,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开发了陆上天然气水合物冷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该技术还获得了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中国吉林大学从2004年开始研发陆基可燃冰钻井和生产项目。克服了高海拔、严寒地区施工等诸多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国内外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冰冷钻井和热力生产关键技术。

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科研团队首次利用该技术钻探陆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功实现了陆地可燃冰的试采,打破了国外水合物钻探取样技术的垄断。

信息视频中国成功开发易燃冰,蓝色南海,广阔前景一些设备不能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与世界上常用的“被动保压保温取样”钻井原理不同,新技术首次提出“主动冷却冷冻取样”原理,并发明了钻井泥浆强化冷却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冻取样法和高温脉冲热激发采矿技术。其主要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数据地图“海马”首次在海底发现“冷泉”

中国地质学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康玉柱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东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和生产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世界性问题。该项目旨在解决这一重大战略技术储备需求,为中国陆地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发现和成功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可燃冰的勘探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未能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这个阶段已经转变为商业开发和生产阶段,还有经济、地质灾害、环境等问题需要考虑。

该研究小组还表示,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域,下一步将是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井和生产技术研究,为早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在中国的商业化开采和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贡献。

在全球新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风能相继爆发,但仅仅是可燃冰的新进展还没有出现。事实上,发展技术的问题已经成为开发可燃冰的“路障”。从技术上讲,可燃冰主要通过热刺激、减压、化学试剂和水力压裂来开采,但是对于开采成本和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仍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发展可燃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3月,日本宣布已成功从爱知县附近的深海可燃冰层提取甲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海底可燃冰提取技术的国家。随后,日本继续加快对可燃冰的技术研究,尤其是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一直缺乏能源的日本对可燃冰有着极高的热情,希望在美国复制页岩气革命,实现能源独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后来启动了可燃冰项目。国土资源部早在1999年就开始调查可燃冰资源,并于2007年成功获得可燃冰实验样品。尽管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研发项目收集水合物样品的国家,但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国内开发可燃冰的公司不多,真正形成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据央视报道,可燃冰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但也存在风险。据估计,全球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由于不小心开采而泄漏大量甲烷气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仍然是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