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健的“计算表”于23日在北京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计算表》是我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填补了先秦时期数学文献的空白。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十进制计算器。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带着一批战国时期的简牍进入西藏,共计约2500件。简牍的内容主要是经典和历史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有21个形状非常特殊,竹简顶部有圆孔,孔中还有丝带。2010年7月,数学史专家认定这21个简牍不仅是数字的,而且是可操作的。它们是一个实用的运算表,建议命名为“计算表”。

计算表采用表格的形式,其核心部分是由“9”到“1”及其乘积“81”到“1”组成的99的乘法表。展开部分的一端是“一半”和“一半”(四分之一)的乘积,另一端分别展开到被乘数和乘数的10倍,即“90”和“90”的最大乘积是“8100”。这样,两位数的乘法就可以通过丝线交叉和交换法则转化为四个交叉数的相加,从而实现快速运算。

“计算表”的发现引起了数学界的关注。前国际数学史学会会长陶本周指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

与此同时,《花青简牍》第七版于同日出版,共出版了四部战国简牍,均为传世文献中未发现的佚文。其中最重要的是《龚玥纪》,它记述了春秋末期吴越的历史事件。它讲述了越王勾践的故事,他在不公正中遭受失败并寻求成功。经过10年的积累和10年的教训,他先后实行了"五项政策"的良好农业,诚信,招募人员,良好的士兵和命令人民再次崛起,并最终摧毁吴。

自2010年底以来,花青建每年都发表一份汇编报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李雪芹表示,花青竹简的整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整理数量仅占简牍总数的近一半,但工作越来越困难,在各方的努力下,将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