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将三种致癌重金属元素砷、铅和镉的质量比分别降低了85.9%、48.9%和40.7%,其中与燃煤密切相关的砷的质量比提高最为显著。14日,国际知名环保组织和北京环境突变学会的潘小川教授共同发布了《北京市采暖期大气PM2.5中致癌重金属成分差异研究报告》,其中提到了这些数据。

实验分别在2012-2013年和2015-2016年两个冬季采暖期对北京大气中的PM2.5进行采样,分析其重金属含量的差异。采样分析数据显示,2012-2013年北京市PM2.5中重金属砷、铅和镉的质量比分别为0.128‰、1.816‰和0.027 ‰。然而,从2015年到2016年,三种重金属的质量比分别降至0.018‰、0.928‰和0.016‰,PM2.5中三种重金属的含量显著下降。

“砷、铅和镉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都有年度浓度限值要求。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砷和镉是第一类人类致癌物质。”潘小川说。

自2014年以来,北京相继关闭了三家主要燃煤电厂,并大幅降低了煤炭消耗量。根据《北京环境保护公报》,与2013年相比,2015年二氧化硫(一种主要来自煤炭燃烧的大气污染物)的年均浓度下降了49.1%。煤燃烧也是重金属砷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

该报告建议北京应继续推广无煤化,并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比例,以减少车辆排放。全国及周边地区其他人口密集、现代化程度高的大城市应加快努力减少煤炭排放。

“致癌重金属砷和二氧化硫浓度的大幅下降表明,北京一系列雾霾控制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PM2.5对人体的危害不仅来自砷、铅和镉这三种致癌重金属,还来自苯并芘和其他致癌物质。”环境保护组织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董连赛说,“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北京应该继续加强对PM2.5污染的控制,力争到2022年达到空气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