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以来,许多城市的臭氧浓度已经多次超标,臭氧已经多次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臭氧形成机制复杂且难以控制,发达国家尚未妥善解决."在环境保护部8月份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斌透露,目前,中国已将臭氧污染防治纳入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议程。

臭氧是通过太阳辐射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并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有很大的危害。在2016年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8小时内的臭氧浓度是六个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表示,自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观察到臭氧污染状况以来,近年来臭氧污染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臭氧已经超过了可吸入颗粒物2.5,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宏观上,PM2.5与臭氧和能见度正相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何克斌表示,控制臭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关键。换句话说,为了降低臭氧的浓度,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臭氧的“前身”)的排放。目前,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经减少,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没有朝着有利于减少臭氧的方向”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不协调排放减少可能是导致最近臭氧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张对说道。

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要求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对此,刘友斌表示,环境保护部继续将PM2.5作为空气污染控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注重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促进臭氧和PM2.5的协调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的监督和评估。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加大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力度;引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预防和控制政策,加快制定农药、油漆、医药和其他行业无组织排放的排放标准;进一步研究臭氧的形成机理,以及关键区域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最佳协同减排比例,并结合各地区的污染状况、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差异化的控制策略。

“通过这些努力,预计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和臭氧污染将得到初步控制。”刘友斌说道。

刘友斌表示,臭氧的形成不仅与工业、家居装饰和服装等行业的排放有关,还与机动车排放密切相关。从保护人类健康的角度来看,臭氧污染更容易预防。如果不长期暴露在户外,臭氧对健康的危害可以大大降低。

“有报道称,臭氧在空气污染方面比PM2.5更有害。但是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法河说:“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控制的关键是降低二氧化硫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