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对孩子的爱毫无保留,一如既往。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这种“亲子行为”与人类大脑活动有关。相关研究成果于1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根据研究小组的说法,在生下小老鼠后,这些老鼠会自愿和小老鼠一起筑巢和呆在一起。尤其是雄性老鼠,在繁殖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在繁殖之前,雄性老鼠会吃掉其他的小老鼠,但是一旦和雌性老鼠交配,雄性老鼠的攻击性会在它们的小老鼠出生后大大降低。

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的这种“亲子行为”与下丘脑视前区内侧相关。该位点先前被证实与雄性小鼠的性活动有关。该研究小组还认为,在这个大脑区域有一种神经细胞,可以产生一种叫做“甘丙肽”的物质,从而作用于老鼠并控制后者的“亲子行为”。研究小组人工激活了甘丙肽样表达细胞,并将其应用于未交配的成年雄性小鼠。研究发现,雄性老鼠攻击性较低,会照顾年幼的老鼠。同时,研究小组还通过实验证明了雌性和雄性老鼠之间的“亲子行为”原理是一致的。

研究小组的凯瑟琳·德鲁克教授说,哺乳动物的亲子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相对具体地解释这一点。我相信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思考如何改善产后抑郁症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