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奖章”获得者程院士于11月17日上午因病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的报道,程于1918年8月出生于江苏吴江。在他的高中时代,程广泛阅读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和詹天佑的传记,并提出了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想法。他把科学家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

1937年,程就读于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剑桥”的浙江大学。他于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在物理系担任助理教授。他还从事相对论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并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1946年8月,程带着“科学救国”的思想去爱丁堡大学求学,师从物理学大师玻恩教授。同时,主要从事超导双带理论的研究。

1948年秋,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当他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敢于向英国军舰“紫色应时”开火时,他感到中国有了希望。程感谢他的导师和朋友们的好意,收拾行李于1950年8月回到了祖国。

1960年,一篇论文命令程将调到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小组。从那以后,他一直保持匿名,从学术界消失了20多年。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总体技术计划的起草人。为了成功地完成中国的第一次核爆炸任务,他和他的团队将核试验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数百个主题,走访了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各种军种的许多单位,并举行了数百次协调会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迅速研制出数以千计的测试、取样、控制等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

从1963年第一次踏上罗布泊到1985年,程一直在核试验基地工作和生活,并在西部的大戈壁沙漠上默默无闻地生活了20多年。在坚持这一点上,显示了他从容不迫的科学奉献精神。他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贡献了他所有的努力和才能。

1984年,考虑到程年事已高,该组织将他调到北京,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通用装备部)的常任委员和顾问,以及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的顾问。

程是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中赢得了无数奖项。不过,对这些崇高的荣誉有自己的解释:“我只是一个代表,功劳属于大家。”

"科技研究,未知的创新探索,毅力,攀登高峰的勇气,无私奉献."这是程院士写的一段话。这也是程院士百年科学生涯的自画像。

今年4月,《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一生为国家铸一面核盾——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八一奖章获得者程院士的事迹》的文章,介绍了程、的事迹。

军事报纸文章提到,“这位被称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庆祝了他的100岁生日。回顾他100年的人生,他说:“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与我的祖国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