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的陈晓萍教授的演讲被传播成一部武术大片。用药物和疾病与癌症的斗争被描述成金庸作品那样简单而有效。疟疾,这个曾经导致人类高死亡率的“怪物”,突然从一个恶棍变成了最大的“真角”,成了对抗癌症的“特效药”?

在推进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准确的描述,如“这种治疗很容易注射”和“治愈”等。因此,一位学者开玩笑地称之为“吹牛”,并表示,如果这种“吹牛”得不到适当的传播,它很可能会在公众中造成“与以前用鸡血治疗癌症伴发热相同的邪恶后果”。在传播疟原虫疗法治疗肿瘤时,公众至少应该知道以下三点。

它仍然是一种免疫疗法,而不是“以毒攻毒”

在陈晓萍的演讲中,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原理。他说:“癌细胞分泌一系列信号,使我们的免疫系统睡眠而不工作。疟原虫感染唤醒了免疫系统。”

可以看出,疟原虫注入人体后,并不“以毒攻毒”攻击癌细胞,而是通常被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只有当被肿瘤细胞“混淆”的免疫细胞(如NK细胞和T细胞)受到警报时,它才会攻击癌细胞。

为什么疟原虫会让免疫细胞再次警觉?这可以用“功夫剧”来理解。为了重新获得“好感”,可以引入新的好感。但归根结底,疟原虫和肿瘤细胞的本质对人体来说是一样的。它们是免疫系统无法抓住的“猎物”。

虽然两者都是免疫疗法,但它们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等)有不同的想法。)。“这是一种新疗法。激活全身免疫细胞是关键。”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比昂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光华表示:“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广谱的肿瘤抗原作为疫苗,以刺激人体的抗癌能力。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希望的。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是针对某些抗原目标的,然后肿瘤会发生变异,产生新的耐药癌细胞。”

杨光华认为疟原虫疗法具有广泛的范围,为所有癌症研究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疟原虫治疗的关键是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研究其长期抗癌能力。如果发现化学分子结构与肿瘤的某些蛋白质分子相似,它可能会激发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这些物质可以被称为肿瘤疫苗。

治疗不仅仅是“一针见血”

“我明白,当他说‘只有一次机会’时,他的意思是只有一次感染,而不是只有一次机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告诉《科学日报》,这意味着临床治疗在操作上相对简单。

免疫治疗需要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策略调整。在不同疗法的临床试验之前,已经出现了各种危险情况,如细胞因子风暴。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感染疟原虫会导致患者出现周期性发热等各种症状,因此持续的护理和监测至关重要。

钟南山还说,发烧太高,无法控制。此外,感染疟原虫的病人应受到特别保护,以防止蚊虫叮咬后疟疾传播。

相关资料显示,钟南山团队已与陈晓萍团队合作,在多家医院开展疟原虫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钟南山说,研究中还有很多未知数,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足够的案例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个别案例不足以解释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该疗法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最终无法证明有效。

为什么会有疗效好的病例,但仍有许多未知数?

这与临床试验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对于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前需要进行严格和系统的临床研究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疗法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研究人员将被允许在研究过程中筛选病例。毕竟,早期的研究工作是用于概念探索的。

相关知情人士表示,病例筛查有利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索,也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筛选病例的情况下,对该方法最敏感的患者将被筛选用于研究,因此可能会有选择的患者恰好适合这种治疗。因此,效果会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最终会证明有效。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这项研究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它是否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新癌症治疗方法,这仍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