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雪豹观后感篇1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雪豹》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雪豹》看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刚看完的时候就想写个观后感,因为这部电视剧给我太多的感触了,《雪豹》观后感。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我正在紧张地准备研究生考试,但是我还是把《雪豹》大致看完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晚上自习回来,看室友都在看,我也不以为然,想想不就一个电视剧嘛,说来说去都是那一套,没啥意思。但后来慢慢发现里面的很多话很多场景都非常地感人,于是乎,我就迷上《雪豹》,但还是因为考研的事情不能尽兴地看,但还是把最关键的几集都看完了,包括最后的几集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电视剧所表现的亲情也好,友情也好,爱情也好,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透明,感觉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让我完全感觉不到它是一个经过加工的艺术品,难得啊!

其实它所吸引我的还有其中有很多质朴但很耐人寻味的台词,其中就有一段,摘录如下:

周卫国对萧雅说的一段话:

那个男孩之所以扭头就跑是回去买了更多的玫瑰花,因为他想得到更多的吻。

下面是周极限老先生对周卫国说的几句话,我感觉很感人,“个人荣辱比之国家危亡,又算得了什么呢”“日寇趋尽日,我儿还家时”听起来特有感觉还有很多周卫国和陈怡的在生死边缘挣扎时的对话,都很经典,太多了,反正每次看到听到都很感人,心为之一震,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忒容易被感动还是咋地哈!

还有就是里面的配乐,每当中国军队快胜利时,那个背景音乐真是太振奋人心了。

看完这部电视连续剧,真是颇有感受。可惜鄙人辞藻匮乏,写个观后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写得干瘪干瘪的,就好像“水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真是憋得难受,所以强烈建议大家有空时不妨看看这部电视剧,真的很有味道。

虽然这部电视剧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但其一点也不乏味,其中蕴含的思想还是很不错的。给我们年轻人也进一步深刻体会当时抗战的艰辛,让我们也因此更懂得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虽说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是“促和平、谋发展、求合作”,但是一百多年的近代史让我们懂得只有自强才能赢得尊重,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现在的世界都在盯着中国,西方的发达国家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企图遏制中国,所以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要居安思危,要不断学习,生产,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谢努力。

最后还想说一句,《雪豹》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强烈推荐,看了就知道哈!

雪豹观后感篇2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雪豹》,我被故事中主人主“豹子”周文震憾了。党要过90岁的生日,这部记录历史的故事片让我真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经历的风风雪雪。 “七·七”事变后,无数个像“周文”这样的抗日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地打退了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因为这,黄埔中央军校的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周文”放弃了优越的待遇、抵制了诱惑,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投奔了共产党组织。是党,还有像他这样成千上万个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推翻了阶级统治;是党,打倒了以蒋介石为首的腐化政府;是党,建设了美好昌盛的国家,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步入小康。

亲爱的共产党快九十岁了,而我们也快十岁了。和平年代的我们,还在为妈妈不给买“肯德基”哭鼻子吗?还在为“植物大战僵尸”没玩过瘾生气吗?看看“周文”流过的汗,看看看他们吃的苦。你会觉得,我们真的只是爸爸妈妈的“负担”。剧中的“周文”为了混入日本军营,熟练德文、英语的他又攻学日文。他的“富有”和“顽强”,让“贫乏”和“软弱”我们自惭形秽。 妈妈说:“孩子,现在知道这些还不晚。记住,‘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大了,才不会受别国欺负。当然了,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别国也对我们另眼相看了。我们只有真正地学好知识和本领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作贡献。才能对得起像‘周文’这些共产党人洒过的血和流过的汗呀!”我眼睛里含着眼泪,用力地点了点头。

亲爱的党,再过十年,旗下的我们将是您的栋梁。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雪豹观后感篇3

《雪豹》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叫周卫国,周家三兄弟一齐上阵杀敌,老父做地下工作为抗战服务。

在这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侵华战争中,周卫国先后失去了左胳膊和未婚妻与父亲的生命,周家满门忠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倭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这是周卫国的父亲咬破手指写给儿子的“血书”。

老人家被日本鬼子抓住后,为了不让自己成为鬼子要挟三个儿子的工具,奋勇跳下城墙,以身殉国,死后尸体被日本鬼子吊在城门口示众。

周卫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生时代的他,为了保护女同学,一枪打死了企图施暴的日本人。

杀了鬼子后,家人托关系把他送到中央军校读书,后因成绩突出被选送到德国学习特种作战。

在德留学期间,周卫国认识了日本同学“竹下俊”,平时竹下俊教周卫国日语和剑道,周卫国教他汉语,二人情同兄弟,教官曾把二人称作最优秀的军人。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中日宣战后,同为军人的他们在国家利益面前一下子成为敌人。周卫国找到竹下俊说:“如果你踏上中国的土地,我一定不会客气。古人有割袍断义之举,今日你我划地绝交!”回国后的周卫国奉命带兵阻击攻打南京的日军,城破后,他逃往山东,加入了清风寨,当了二当家,后来又加入了八路军,当了副排长,随后当了排长、团长。他利用所学的知识,新手打造了一支特战队。

在一次战斗中,周卫国为了掩护大家,胳膊被炸伤,失去了一只胳膊,只有一条胳膊的周卫国仍然令日寇胆寒,他指挥虎头山独立团多次痛击盘踞在山东莱阳的日本鬼子,只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个抗战剧给我带来了四点启示:

第一、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国家存亡面前,个人的事永远是小事。

爱国如饥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很难想象他会爱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第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信仰就是人生的支柱,人生的目标,为了信仰,一个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没有信仰和追求的人生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定要培养坚贞的气节。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叫大丈夫。就像文天祥所说的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第四、中国人民不可欺,不可侮。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我们不挑起战争但决不畏惧战争。从电视剧中看到,战争非常残酷,要尽量避免。人的生命真是非常脆弱,在重机枪面前,杀人就像割草一样。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避免战争。但是也决不害怕战争,

比如:当现今的日本政府想以“国有化”的方式永久侵占我钓鱼岛时,必将遭到我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击。

雪豹观后感篇4

《雪豹》是一部我比较喜欢看的连续剧: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即使是偶尔的片段,都能让我回味无穷。

周卫国的父亲周继先被日本鬼子抓去作为人质。当周卫国听到这一消息时,浑身不停发抖,悲痛万分。霎那间,我读懂了孩子对父亲的爱:中国历来讲究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同时,也明白了在国家面临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一位有良心的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在战争中已经失去妻子、以治国平下为己任的的周卫国将再次面临失去父亲的地步,“齐家”已成泡影;“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破人亡的痛苦,让周卫国十分痛苦!更难的是打败侵略者、平天下的梦想距离依然遥远,但是为此付出代价太大了。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孝顺父母:不仅仅在父母需要的时候才去孝顺,更重要是的在平时做一个孝顺儿女:事事都想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才行。爱父母就如同爱自己的祖国:连父母都不爱惜、孝顺的民族是无法真正爱自己的祖家的。

虽然悲愤,但是周卫国绝没有慌乱!虽然痛苦,但不影响他做出的判断:不能为就父亲失去整个虎头山根据地,虎头山老百姓的安危:平天下治国的基础。冷静地头脑做出正确的决定:大局为重,留下大部分兵力作防守,九死一生的营救任务由自己带少量兵力去完成。

看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营救任务不可能完成,但是根据地的基础不会被破坏,而且会逐步发展起来。

雪豹观后感篇5

-->

为庆祝建党____周年,各大电视台都在热播一部名为《雪豹》的战争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一个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富家子弟周卫国,民族危亡时,他甘愿放弃名利、忍受磨难,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执行特战任务的部队。虽然近几年各大银屏上的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屡见不鲜,但该剧通过它独特的内容和细节在同类剧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大亮点。

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是一群满怀抱负、理想,不怕艰难的有志青年。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历经种种磨难,从慷慨激昂的热血学生,到成熟稳重的革命战士;从民族危亡的危机时刻,到抗战胜利的光明之日,体现出了当代中国青年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剧中男主角与父亲的对话深深打动了我:“爹,孩儿不孝。恐今后不能在父亲膝前尽孝。如今东瀛跳梁小丑扰乱我中华,孩儿虽不才,但如不能趋尽日寇,孩儿誓不还家。周父:儿啊自古忠孝难两全。至此国家危难之际,我儿当尽显中华男儿本色,保卫祖国,先国后家,为父定在家中静候我儿凯旋!”多么的豪言壮语,多么的慷慨激昂!如今虽是和平年代,不可能像过去上马杀敌,方显男儿本色,但是这种敢于承担,勇于奉献的精神,仍值得广大青年学习。

当今社会,部分青年整日沉迷于网络、烟酒、ktv和麻将馆,对待工作总是缺乏热情,完成工作总是敷衍塞责、草草了事,从来不在问题中找原因,每次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工作。作为青年人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奋进的精神,不经历一次次的实战锻炼和磨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不可能得到提高。

网络上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即使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也无法取得成功。一个团队就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每个队员荣辱与共、团结协作才能把一件事情做的完美。每个团队的性格,都不尽相同,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可以向下传承的,无论团队中的成员有何变动,新来的成员依然能够很快的融入到团队中。优秀的团队,不会因为人员的更迭交替而有丝毫的变故,相反随着发展和目标的实现,一个优秀的团队,只会去融合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我认为供电企业的团队文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爱!。

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每个人随时都会有失去生命的可能,因为有爱,大家都能够乐观、积极地活着。电力工作者更是如此,只有爱自己、爱家庭、爱企业、爱朋友、爱团队才能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团结协作,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雪豹》这部电视剧,网上褒贬不一,在我看来一部电视剧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是没有完美的,观众的审美层次以及关注的角度不同,所以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表现形式只是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所展现的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如果能从中得到感悟,帮助自己成长,那么这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雪豹观后感篇6

利用网络的便利,几天时间把《雪豹》看完,大家在看的时候,都说和《亮剑》有很多相似之处。确实如此,都是战争题材,都是突出英雄人物,都有爱恨交加,都有儿女情长。编导的水平如出一辙。

电视剧的讲述从1931年起到抗日战争结束,在抗日战争中,剧情的安排是主人公富家子弟,因杀人潜逃,考入军校,当然进入学校后功力大增,qiang法、战术、身体条件都达到一流。又经过海外学习,终于把正式出场时间锁定为卢沟桥事件后,主人公有了舞台,围绕在他身边的家人、爱人、朋友都可以贯穿全剧。从国军团长的神勇到土匪的机智,到八路的日渐成熟,刻画了一个无比神勇的抗日英雄。太神了反成了妖怪,刻画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如此。痞子气、脑袋灵、勇气佳。任何战斗他都料事如神,手到擒来。编导也知道这样太假,就让主人公白白损失了一条胳膊,这个比李云龙的全身而退强了点。但也有狗尾续貂之嫌。

中国的影视制作类型化太严重,英雄都是一个样,真是政治的产物,不能瞎写呀!不能违背无产阶级的利益。周卫国,小辉等三个异性兄弟分别是国共两方面人物,其父亲更是两边的人。真是表现国共合作的好例子呀!编辑真是用心良苦,但观众没了期待视野。看到一半,就知道结局是什么。是我们聪明,还是编剧难干呀!

但也不能否认片子的吸引力。前面十多集还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呀!能在这个历史时期,选择山大齐鲁大地莱芜县城作为根据地,也很有借鉴之处。主人公的爱情之旅、中日的朋友之情、家人的分分合合,都是推动全剧前进的重点。

我们的结局都是喜剧,都是大团圆。因为,他太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要求了!主人公都是三头六臂,不能死!抗日结束了,皆大欢喜,片子也结束了!兄弟们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会是怎么样的呢?周为国的个性会改变吗?他信奉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到解放战争会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吧!大家也可以自己写个续集!

雪豹观后感篇7

-->

在这个暑期中,我接触到了一个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名字叫《雪豹》。

雪豹讲述的是一名年轻的上海复旦大学学生周文,因为一次在酒吧里碰到了日本人欺负他的同学,一气之下,他命令老板将他们赶出了酒馆,并在酒馆门口竖了一块牌子叫“日本人不得入内”,次日,他再次碰见日本人骚扰他的同学,于是她冲上去和他们打架,但被打的一败涂地,盛怒之下,他回家拿起枪,打死了那个日本人,紧接着,他逃到了中央军校,改名叫“周卫国”,并到了德国留学,学到了一身好本领,回到中国时,抗日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他参加了国民党,当上了团长,并被他爸爸教诲“倭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在南京保卫战中,周卫国被徐虎救出来,上了清风寨,认识了好汉朱子明,当上了二当家,但在鬼子的扫荡中,清风寨失守,周卫国一气之下参加了八路,并谱写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役。

在整个剧情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周卫国的爱憎分明,在德国留学时,他遇到了好友竹下俊,但是当日本侵占中国时,他立马和竹下俊划地绝交,还有,就是他带领特战队到上海去偷伊藤广羽的绝密毒气文件时,在舞会上,他接应陈怡时,伊藤威胁他时,他不慌不忙的运用日语对答如流,还好好的羞辱了伊藤一番,令伊藤丢尽了脸面,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整个任务中,周卫国都不慌不忙的应对着伊藤的凶狠语气的质问,展现出了一份镇定自若,有一种大气风度的气势,这种临危不惧的语气和胆量,令我暗暗佩服,他也是一个有血性的男人,当自己的未婚妻在南京保卫战中被日本人困住时,他独自带领着两个人去营救他的未婚妻,这种不离不弃的爱情令我热泪盈眶,周卫国也具有机敏的头脑,在南京保卫战中,他通过语音,分辨出了伪装成国民党的鬼子,并逼出了鬼子的可靠情报,他也是一名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在参加八路军、保护学生的途中,他靠一支步枪,干掉了三十多名鬼子,这主要是靠他勤奋的苦练枪法得来的成果,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他在丢掉一只胳臂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适应生活的宝贵坚强品质!

我认为,雪豹是一部拍得非常成功的抗日主题电视剧,他强烈的呼喊出了共产党员那种如狼似虎般的优秀作战精神和对和平的强烈盼望。

雪豹观后感篇8

-->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斗,终于把四十集的《雪豹》给一鼓作气地看完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泔畅淋漓,回味无穷啊!在那24个小时中,我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了剧情中,跟随剧中的英雄们从37年淞沪会战到45年抗战胜利,感受了先烈们八年抗战的艰辛与不易。看完后,那份激动之情还是久久的无法平息,为剧中角色们的兄弟情谊,民族大义而感动。可我觉得,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些,而是感悟到故事深处隐含着的其他东西,每个人看同一件事物,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必定不同。所以,在这里,我仅谈自己的感受。

什么最能吸引和打动人?让我说,就是一个情,那种真挚发自内心的感情,最能让人感动。

就电视看生活,现实的生活不如电视剧来的殷实与有趣,因为现实的东西有些是电视剧演不出的。

抗战八年,中国生灵涂炭,差点亡国灭种,三年解放战争,又打的中国大地血泪满天,尤其国共两党的三年解放战争,叫人辛酸。那三年,中国人打中国人;那三年,华夏的河岳山川,浸透了中国人的鲜血;那三年,中国人民的处境水深火热,沙场战地,尸横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哀苦连天。剧中的周卫国有句话说的相当好:“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永远不打中国人!”在那种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里,做着些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肮脏事情来,实在是为人所不耻!为国家之所不幸!

雪豹观后感篇9

-->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现在的我们被偶像剧“征服”,早已忘记那些革命人士为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奉献的一切。其实我也是这样一个人,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雪豹》。

这类爱国片子,是我们的父母最爱看的,而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一次偶然间看到《雪豹》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这部片子只是很平凡地记录了一位抗日英雄的一生,但使人感受深刻。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周卫国这样的英雄,中国才能成为现在的样子。

《雪豹》主要讲述了一位出生在上海的富家子弟,在就读复旦大学的时候,正处于国共合作的时期,因为一时的气愤而打死了一个日本人,被抓捕。他的父亲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把他救出来。从此,他改名周卫国,就读于黄埔军校,后就读于柏林军校,毕业后回到祖国,加入共产党。后因在战争中自己的部队被打散,他的妻子也被杀害,从此脱离共产党。在清风寨当了土匪,后因打了几场漂亮的仗,清风寨被毁,又加入了共产党。一次一次的胜利,他的名声也传开了。在一次战争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右臂,但是他的抗日之心没有消去。日本人得知周卫国是日本在上海的中国管理大官的儿子,杀害了其父亲。在这时他遇到自己在柏林上学时的日本好友竹下浚昔日的好友变成了敌人,在一次次与竹下俊的斗争中,两败俱伤。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以竹下俊的死亡告终。不久,中国解放了。

变为残疾的周卫国,依然不屈不挠抗战在第一线,即使他失去了妻子、并肩作战的战友、兄弟、父亲,他没有被这一切所打倒,他坚强地站了起来,化悲愤为力量。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在天上永远注视着他的人。从《雪豹》这部电影中,我们应该看到的不只是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更要看到他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着历史,他们用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一张张不朽的画卷。

正是他们当时的奋斗为现在的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如果不是他们,我们现在还在被压迫,无法站起来,无法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的舞台,无法让其他国家平等对待自己,无法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

现在的中国,离不开当时的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在我们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这些经典,回味一下当时中国的落后,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体会他们的精神、想法,在这个所谓的偶像剧漫山遍野的时代,也不妨寻找一些特别,体会一下红色经典,使自己融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当时那些人民的感受、生活。

那或许和我们已没有什么关系,但经典永远是经典,这是不可否认的,一次一次的战争,打造了钢铁般的中国。体会中国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时态变化,渐渐地自己会爱上这种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