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夺冠观后感篇1

1月13日,东京奥运女排分组出炉,中国女排与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和阿根廷同在一组。对于进入“死亡之组”,网友纷纷给中国女排打气: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强劲的对手。而1月19日,《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电影举行全球首映礼,现役女排队员真容“搬”上大银幕,两个字,就是“超燃”。

《夺冠》大年初一登陆各大院线,中国女排7月将出征2020京东奥运会。“中国女排热”在这个春节,扑面而来。为中国女排加油正成为一股热潮,在今年沸腾不止。在《夺冠》电影还没有登陆银幕之前,央视的一则女排广告“大片”面向全国14亿人民播出,提前为“中国女排热”添了一把火。

中国女排:拼搏的人最美

镜头伴随着郎平的背影,从黑暗的通道转换到灯火通明的训练场,击球声声声入耳,极具电影大片的感觉。事实上,这部tvc就是在与《夺冠》同一拍摄场地拍摄的,电影的手法,电影的场景,把人带入气氛火热的比赛现场。

据介绍,这是作为中国女排主赞助商、官方合作伙伴的联想,在春节前为国内观众奉上的中国女排“大片”。去年11月15日,联想和中国女排正式牵手,表示通过联想智慧科技助力中国女排继续为国争光。这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项目之后,联想最大的一项国家级体育项目赞助。

夺冠观后感篇2

先来个总体评价,夺冠这部影片没有愧对它这么久的宣发,确实是部挺不错的电影,六鱼认为很好看,小七呢,就给个9.4分的打分吧。哦,对了,冲着李现来电影院的朋友,小七劝你放弃吧,李现全场只出现了一两分钟的样子,打个酱油就“全身而退”。

打打酱油的李现

电影整体节奏较快,一上来就给你一个紧张,高昂,热血的感觉,并且使你的感情从头到尾昂扬下去。

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女排精神,自从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重获世界冠军之后,女排精神一直都有被宣传。六鱼说,她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强调女排精神,看完这部电影后,她有点理解了。

小七赞同六鱼的观点,虽然在小七看来,这部影评在某些方面(比如对女排精神的体现的部分场面或者台词)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振奋的,通过展现80年代的女排生活和现在的女排生活,来诠释女排精神。

我们会那么在意一场比赛的输赢,

只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转述自《夺冠》郎平

每个人看完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人能够感受到那女排精神,也许有人感受不到。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或许看完这部电影,你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女排运动员荣誉或屈辱背后的生活,并进而感念所有运动员的不易。

影片当中有部分剧情描写了女排运动员对于“为什么打排球”这个问题的迷茫,在她们身上,小七看到了许多年轻人的缩影。小七也正是这对于自己的现在、未来感到迷茫的人,这部影片或许没有给出答案,但至少让我们有去思索的可能。

看电影,小七其实并不太喜欢太过深沉或者蕴含许多哲理的。小七只想在看电影的时候放松自己。每个人对影片的喜好取向并不相同,不过小七认为,《夺冠》这部影片,既适合想要探讨女排精神等问题的'人群观看,也适合不想想太多,只想沉浸在电影里放松一下的人群。

电影,不管怎样,总是需要让观众共情或是沉浸在里面,才有可能称之为“成功”。而《夺冠》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只是有点感慨,以前的人们对于比赛获胜而上街欢呼奔腾的那种喜悦感。现在这种场面却是再也不可能看见了。

80年代时国民得知女排获胜的万人空巷、举国欢腾场面

(嗯,这部影片小七没怎么剧透,小七不想写太多,而且就算不剧透大家也知道最终结果哈哈哈,这是一部你明知最终比赛结果但仍会被其吸引的电影)

现实中的中国女排队员有出演哦

奋力拼搏的女排、所有运动员,都值得我们的尊敬。

也希望大家能有这种拼劲,人生最难能可贵的也许就是这股劲了吧。

夺冠观后感篇3

如今,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坚持不懈,坚韧不拔,都是她们所具有的特点。但在无基础的条件下直接成为冠军,得付出多少才能实现?这便是1986年的'奇迹。

这个电影开始于坚苦的训练,谁在中国成功时想象过有经历过如此刻苦的训练呢?如今闻名世界的郎平教练,谁又能想到当时的郎平连正式队员都算不上。之后,又招进了一名陪练教练,一天天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甚至过年也无法按时过,但,只要度过黑暗,即是光明,在教练一次次的严格对待,在反复多次的重复训练之后,她们终于来和日本抗衡一下了。但日本队队员虽说并不是很高,但是号称”打不死”的,虽说一开始中国队稍有落后,但在之后的比赛很快的追上了比分,且战胜了日本队,并在最后赢得了冠军,实现了一个奇迹,同时,也有了“女排精神”。

之后郎平去美国深造后,又当了美国队教练,但在中国队和美国队对战前者失败后,却又回到中国,帮助中国队从跌落的地方,慢慢的一点点又追了回去,一次次的失败,累积成了经验。朱婷,如今也是十分优透的运动员,但在之前,因没有自己的打法而接连失败,谁能想到?在巴西奥运会时,还因是淘汰赛第四名差点儿就没了机会,谁知之后一路逆转就成了冠军,此后,中国队又再一次名声大震,她们真的成功了!

……

我们应该向中国女排学习,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比赛场上咬牙坚持,创造奇迹,缔造记录。同时不仅让我明白了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再个,要有团队意识,不能一意孤行,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女排精神,拼的精神!

夺冠观后感篇4

10月23日单位组织员工观看了电影《夺冠》。该影片再现了郎平等中国女排们成长拼搏历程,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勇敢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中国女排精神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备受感动和鼓舞。

女排从成立至今,不论国家深处何种环境,女排姑娘们始终坚定信念、刻苦训练,用百倍千倍的努力打好每场比赛,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摘得桂冠。作为新时代的员工,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要向女排精神那样拼搏奋斗,勇夺第一。作为金山热电的一名普通员工而言,要不断学习“补钙充电”,把学习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相互学习交流,经常学习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女排精神不是一路高歌,女排精神是面对困境,勇于亮剑的不屈不挠。就像里约奥运会,女排也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最终力挽狂澜获得冠军。中国女排每一步都走的艰难,每一球都打得很用力,每一局都赢的很不易,女排精神是对中国精神正能量的最好诠释。郎平在夺冠后说:“我觉得不是靠讲故事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解决的,关键还是从平时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她强调的,也是实力。女排经过刻苦的磨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凭借着过硬的实力走上了巅峰。

我们在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完成生产目标。为社会创造价值,为集团创造效益,实现企业不断盈利的良性循环发展。

电影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女排主教练袁导说女排精神是什么,不是你、不是我、是我们。这强调的就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郎平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我们作为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也应学习女排的这种团队精神,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企业取得辉煌的业绩,我们要肩并肩一起奋斗。

夺冠观后感篇5

四年前,我和爷爷奶奶围在电视机旁,看女排夺冠,四年后,我和爷爷奶奶来到电影院,再次看到中国女排夺冠。

从小我就听爷爷说,“女排,是我们这代人无法忘却的记忆”。当然,我也看过不少次排球赛,其背后的竞争和艰辛也听爷爷说过。时逢佳节,和家人一起去影院,观看《夺冠》,女排精神第一次完整地呈现在眼前,那一幅幅令人心酸的画面深深的撞击着我,久久不能平静。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黑暗的夜晚,破旧的训练场里,时不时传来球猛烈撞击的砰砰声,屋子透出的丝丝亮光在寒风中显得孤独。这便是当时的国家女子排球队,整个训练场只有一个球场,周围的区域除了几个举重器材便再无其他设施。

此时的日本、美国已采用计算机代替人计算球员的各项数据,反观当时的中国,没几台这样的机器,更不可能运用到排球上。但这不足以阻挡中国女排强大的意志。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拿勤奋来弥补。

此后,由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让一代中国人以排球为自豪。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郎平的运动员生涯结束后,中国女排也落入低谷。

因为自身的负担和女儿在美国读书的原因,20xx年,郎平接受了美国排球队的邀请,担任美国队教练。20xx年,郎平带领的美国队在半决赛击败了中国,遭到国人辱骂。

有些人认为,中国不再需要排球。

30年前,她带领老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30年后,面对很多人的不解,她毅然提出改革措施。

新一代女排被带活,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再次获得世界冠军,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我们需要女排,需要女排精神,需要她们传承精神,需要看到她摘取精神桂冠!

夺冠观后感篇6

《夺冠》一部原本xxxx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在9月25日上映了。

小编假期看后感动颇多,在此和大家互动分享…

“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这是郎平在xxxx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对巴西队比赛前发给运动员朱婷的一个短信。

在电影中郎平与朱婷有这样一段对话。

郎平:朱婷,我问你为什么打球?

朱婷:为我爸妈。

郎平: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为什么?

朱婷:为我自己。

郎平:那你自己要什么。

朱婷:成为你。

郎平:那你就搞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

郎平在后来的训练、比赛中,不断告诉她,你很优秀,你不需要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要相信你自己就是那一抹最靓丽的颜色。

请你记住成为你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或许,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的那种人、那个人,但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有自己的生活,你看见的别人的光鲜,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你想成为的,过程和结果,不一定是你能接受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所以,找到“自己”,找到那个坚信自己和成为自己的信念。

电影中有句台词:“我觉得我们上场比赛没有输,那是因为比赛只有五局,再来两局,准赢。”

所以要保持不服输,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力量,流汗、流血、流泪不留遗憾,不怕、不躲、不服永远战斗的力量,超越自我。

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老一代的女排们即便遍体鳞伤,也要拼尽全力在训练场上一次又一次地救球;你也可以看到新一代的女排们直面内心,从无声到呐喊,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软弱,用一记又一记重扣砸向对手的球场。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在电影中郎平曾对球员们说:

“曾经有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呢?

我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看成比赛的唯一价值。

我有责任帮助你们,享受体育的本身,开心地去打球。”

“排球是我们的工作,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这是郎平接手中国女排后告诉队员们的准则。

所以不光会打球,还要会做自己。热爱自己的热爱,享受自己的热爱,勇敢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赛场上的一次扣球会让每个心系祖国的中国人热泪盈眶,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代表的不仅仅只是某个时代的一个群体、一支队伍,更是中华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刚向世界敞开大门、奋力追赶的关键时刻,女排“五连冠”像一面旗帜,激发了一代中国人投身改革大潮的豪情壮志,仿佛始终有一种感动,叫女排精神。

让我们怀揣:

始终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

始终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始终有一种告白,叫祖国万岁!

夺冠观后感篇7

大年初一,电影《夺冠》上场。这是由陈可辛执导,巩俐主演的剧情片。2016年8月22日,里约热内卢。时隔12年,女排姑娘们再度杀入奥运决赛。惠若琪的一记探头球,让全场屏住呼吸。一个高速旋转的排球,勾连起几代排球女将的热血与青春,女排姑娘们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被缓缓打开。

提起“女排精神”,就如郎平所说:不是胜利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了,它是恒久存在的。“女排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一种默默付出顽强到底的精神,是我们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比分落后,还是稍稍领先,或者不相上下,我们的女排姑娘们都体现出每球必争的决心,诠释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拼搏精神永远是中国竞技体育之魂”,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拼搏精神,不仅仅能够唤醒大国梦想,也足以振奋13亿多中国人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团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女排姑娘们就是团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女排姑娘们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我们要继续弘扬学习女排精神,学习她们团结奋进、一致向前,永不言弃、敢于拼搏,逆境奋起、不骄不馁,爱国情怀、大国风范,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意义之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很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有很多意志品质,现如今,女排精神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从世界杯冠军到世锦赛,再从奥运会到亚锦赛,女排姑娘们的运动员们用自我的努力和实力证实了我们顽强拼搏、奋勇前进的精神。在诸多采访中,令我不禁泪目的就是郎平指导那一句:“只要穿上带有中国国旗的衣服参加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升国旗、奏国歌,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行为,这是在向世界证实我们中国的实力,女排姑娘们不以自我夺冠作为目标,不以夺冠为利益,升国旗、奏国歌,女排的运动员们这是把国家同自我相连。这是女排精神,一切以国家为重。

女排精神还有扎扎实实,勤学苦练;女排精神还有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女排精神还有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女排精神还有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世界上没有唾手可得的胜利,所有的竞技体育没有扎实的本领、刻苦的训练,都是无法突破的。我相信每一个运动就有他们所擅长的技能,可是,从小练习,日复一日,应对伤痛依旧顽强拼搏,这些才是每一位体育健儿能走到今日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的精神。排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必不可少的就是团队精神,回望上世纪,中国在设备基础设施不好的条件下,女排团队也用自我的合作与团结战胜了种种困难,无论是硬件设备上,还是自身实力上,女排人有着钉子一般的精神,团结一心,像一只手,手指虽然单独有自我的长短,可是团结起来,紧握起来就是重拳,是能到达一切的重拳。

女排姑娘们,世界第一!可是她们的的世界第一不是简单而来,而是有着精神支撑,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激励我们前进!

夺冠观后感篇8

10月3日,妈妈带着我和表姐表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夺冠》,“女排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女排由强盛,到陷入低谷,再历尽磨难重返顶峰的充满酸甜苦辣的艰苦历程。

电影故事的开头是中国女排的“铁榔头”郎平,穿着背后印有“usa”标志的教练服,坐在美国队主教练的位置上,指导着美国女排和中国女排的比赛。结果,美国队赢了,美国队的队员拥抱欢呼雀跃,而主教练郎平面无表情,匆匆收拾记录本离开了赛场。中国队输了,中国队的队员一脸沉重,垂头丧气。而此时中国队的主教练正是当年郎平在国家队时的陪练陈忠和,中国女排陷入低谷。

2016年的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最艰难、最有意义的.一场比赛,就是与巴西队的比赛。中国女排与当时夺冠呼声最高的东道主巴西女排在1/4决赛中相遇了,当时的女排经历了上一年与美国对阵的失败,加上之前与巴西队的比赛也全是败绩,赛前全世界都不看好中国女排。比赛前一夜,全队都失眠了,郎平给感觉压力太大、缺乏自信的朱婷发了一条短信:“你不必成为我,因为你就是最棒的!”这让朱婷放下了思想包袱,知道了为什么打球。决赛那天,开局中国女排出师不利,但仅以23-25输掉2分球。这个比分,让郎平指导看到了取胜的希望,于是就鼓励姑娘们要发挥出自身水平,我们能够战胜对手。接下来,姑娘尽情发挥,以25:21,25:18连胜两局,以大比分2:1领先对手,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不过,接下来第四局的比赛,中国女排以22:25输掉了,大比分变成了2:2平,双方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关键的第五局比赛,双方依然是打得难分难解,比分一路交替上升,当比分来到14:13,中国队领先1分时,郎平指导果断叫了一个暂停,布置了战术。最后一个球,巴西队发球,魏秋月和袁心玥这一对老搭档接球,传给一传张常宁,她直接传给了朱婷,朱婷没有让全世界失望,一个大力扣球——比分定格在15:13!接下来,中国女排就一路平川,拿下了奥运会冠军。

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场华人立刻被满满的幸福包围了!让置身影院的我也是热泪盈眶,忍不住跟着女排姑娘们一起轻轻地唱起国歌,此刻的我是热血沸腾,无比激动的!整个世界都在拼命喝彩,为勇于拼博、不甘失败的女排姑娘们鼓掌,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

中国女排这个世界冠军来得太不容易了!为了这次胜利,她们顶住了多么沉重的压力!为了这次胜利,她们咽下了多少屈辱的泪水!为了这次胜利,她们在训练场上流下了多少血和汗!

这就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五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直在丰富其内涵,一起努力,永不放弃;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百分之一的机会,也要百分之百地努力;郎平看来“女排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不怕苦、不服输、不放弃,为了国家荣誉努力拼搏的女排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学习!我告诉自己,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习“女排精神”,学习她们永不言弃的精神,积极想办法克服苦难;学习她们的团队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班集体增光添彩!

夺冠观后感篇9

中国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进取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在我们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这种精神,要把这种团结协作、不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自我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够做到的,经过努力,我们不仅仅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挡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我们就能迎难而上头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奇迹。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阶段,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的伟大事业就必须能够成就圆满。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顽强抵抗,不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战胜一切困难。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拼搏不服输的精气神。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困难,在青春年少时,应当时刻坚持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创造,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吃苦不怕累的战斗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当用汗水和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耐得住寂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当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从强起来到站起来贡献自我的力量,创造更完美的明天、更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