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1

-->

我们的祖国,她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是世界的四大古国之一。这本《上下五千年》写了中国五千年来的风雨变化,朝代变迁。期间又说不尽的永难割舍的血脉。从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武昌起义后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族之河可谓是波折而又汹涌不息地流到今天;从为民造福的神农氏,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这些故事有如无数美丽夺目的珍珠让我记忆犹新。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火烧圆明园》了:“侵略军闯进圆明园,看见那么多金银珠宝,像饥饿的狼看见肥肉,疯狂地抢夺。每个人的腰包里放的满满的。不少人衣服装不下,手里拿不下了,就用抢来的丝绸,刺绣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金银珠宝。对于拿不走的楠木器具、铜器就用棍棒砸碎。英国人表明:”为了给中国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知道我们的厉害,有必要要烧毁圆明园!‘“每每读到这里,我的心都为之一震!我想大家也一定有所感触吧。我仿佛看见了火焰升腾,浓烟滚滚,它像一跳凶猛的巨龙,不停地撕咬着圆明园!昔日那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都被”巨龙“吞没了,园内的奇花异草也被残忍地焚烧。圆明园变成了一堆堆发出恶臭的狡兔,世上壮丽的建筑物从此消失了!

我的思绪被故事不断地牵引着,突然想到了一会我很尊敬的人——宋庆龄。

记得那是宋庆龄第一次演讲:那时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主见,便总是鄙视中国人的看法与观点。当宋庆龄再一次登上演讲台时,大声地向整个演讲厅宣布:“中国是一条沉睡已久的巨龙,总有一天,她会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句话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赢得了满堂的喝彩,让中国从腐败中走出来,摆脱了外国人的鄙视!

这漫长的五千年,就像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都在照着我们,我们中国终于摆脱了一切,从耻辱中走了出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牢记被侵略的耻辱,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2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

校园

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下面小编带来了国学经典诵读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3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校特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神,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培育博学、多思的深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弟子规》第一至第二章为必背章节,其他为加分章节。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4

第一段:国学经典的价值与重要性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接触到数千年的智慧和哲学思考,感受到中国古代先贤们对人生、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因此,诵读国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段: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与效果

诵读国学经典需要我们将经典融入到生活中,通过口头朗诵和阅读实践来深化对经典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能够借鉴先贤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来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对于提高道德情操和培养美好的人格素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在实践中带来深刻的效果。

第三段:诵读国学经典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诵读国学经典,不只是纸上谈兵,更是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其深意、思考其内涵。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智慧,更能够发现一些具有时代价值的思考和观点。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告诫学生们要有“中庸之道”,这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道德经》中,老子以“无为而治”来强调合理安排和平衡,也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学会用古人的智慧来看待问题,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处事态度。

第四段:诵读国学经典对个人成长的帮助

诵读国学经典对于个人成长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修养品质,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其次,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打开思维的局限,拓宽视野,学会欣赏高尚的情操和人生行为模式,对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第五段:我们应当诵读国学经典

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应当停下脚步,回归到传统文化的源头。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我们与先贤们对话,感受到他们对于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思考。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在实践中体会其深意。因此,我们应当诵读国学经典,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并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诵读国学经典是一项有益于个人成长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活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智慧和思考,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修养品质。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对个人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与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踏上诵读国学经典的道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5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班特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神,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培育博学、多思的深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国学经典诵读读本。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时间3-8分钟为宜。

4、比赛时间:2016年10月20日

5、比赛地点:操场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不记名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评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以总分累加排名。分别设立二个段:一、二年级组一个段,三、四、五年级一个段,每个段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若干名。

3、如一等奖有并列,取消下一等奖项,并且奖金为一、二等两个奖项平均数。

4、学校将对获一等、二等、三等奖班级颁发奖状。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颁奖

六、比赛要求及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20分

1、所选内容为弟子规前两章。

语音

20分

1、普通话标准、流畅,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正确度、流利度、咬字、声调。(优:10分;中:8分;差:6分)

2、能正确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明显。把握节奏,诵出韵律。(优:10分;中:8分;差:6分)

精神面貌

10分

精神面貌、造型、道具、台风等。(优:10分;中:8分;差:6分)

脱稿

10分

背诵要求脱稿,如不能脱稿每章节酌情赋分(优:10分;中:8分;差:6分)

技巧

20分

1、朗诵感情丰富,动作表情协调自然;(优:10分;中:8分;差:6分)

2、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优:10分;中:8分;差:6分)

20分

觉,朗诵形式富有创意;(优:10分;中:8分;差:6分)

七、加分:1、按顺序多背一章加2分。

2、教师参与加2分

八、相关事宜

1、各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所赋分值为参考分,优:10分左右;中:8分左右;差:6分左右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班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6

——经典润心灵,书香溢校园

女: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羽扇轻摇,御敌于千里之外。这就是传奇军师诸葛亮。公元228年冬,诸葛亮获悉魏军攻吴兵败,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此表对仗工整;音节铿锵,感情真挚,酣畅平易。请欣赏《后出师表》。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女: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男:紫峰中学经典朗诵比赛,到此结束。女: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男: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合:各位老师,同学再见!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7

打开国学经典的书籍,让国学经典的璀璨点亮你灿烂的知识。国学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文化。我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我感触良多,更让我受益匪浅。

我以为这次比赛就是拿着本书,大声朗诵。一上台,他们个个穿着古装,他们用嘹亮的声音,各自把背的滚瓜烂熟的诗词充满激情的朗诵出来。他们一朗诵,我觉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看到学堂里的学子们摇着头,朗诵着诗词。不知不觉我也跟着朗诵起来,我陶醉在其中,不能自拔。

他们比的带有情字的古诗词,什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什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什么“惟将旧物表深情”。多的数不胜数,更体现出他们的古诗词积累的很多。所以台下的雷声般的掌声不停。

他们不光古诗词积累的多,而且读书读的多。他们比的回答题下五子棋,问的他们一些课外书上的事情、人物,他们快速答出。他们比的看图或看视频写出成语,体现出他们积累的成语很多。

争冠军时,比的是对对联,上联是:“冰冻三尺恰能磨练心志”,谢奕晨对的是:“剑磨十载方可造就英雄”,刘康宁对的是:“风吹万里正待翱翔霄汉”。她们对的非常工整。最后冠军是刘康宁,亚军是谢奕晨。

这次省比赛中的选手,个个都是精英。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他们的国学经典知识太多了,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他们了如指掌。通过这次省比赛,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学经典知识的不足,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多读书,多积累诗词。

看完了这次比赛,让我喜欢上了国学经典;让我看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我感到我的国学经典的知识不足。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下一个“国学小名士”!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篇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辈们为祖孙后代留下了许多国学经典,如:《唐诗》《宋词》《论语》等,都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小时候,我住在老家时,爷爷也总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读《唐诗》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这一老一小的声音总是从老家书房里传出。后来,在我四岁时,父母把我接回了城里。我在那里没有朋友,爸爸妈妈怕我寂寞,便给我买了很多少儿版的书籍。从此,书成了我童年时期的重要伙伴。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已成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我读过的书越来越多,逐渐也把书从少儿版变成原著。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读书要懂得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习更深的知识。我小时不动这个道理,经常看书只是一看而过使我对这些知识映象并不深刻,但在看《论语》时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从书中得到了不少东西。

《唐诗》是唐代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诗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单看这里面的诗就可以看到大半个中国的宏伟景象。

每当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一轮明月,便会不禁念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爷孙,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爷爷,快看快看!盘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爷爷听了孙儿的话大笑了起来也不作解释。看到这一幕我也想起当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概每个小孩子小时候都会把月亮当作盘子吧。

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写出了春雨无私奉献的精神。“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见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红,水的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都是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秋天的枫林要比二月盛开的花朵还要红,还要艳。

“忽如一夜春天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完,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当一场飘飘洒洒的雪花落下来,那细小的雪花落在树枝上,仿佛是梨树一夜之间开满了雪白的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