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与空前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也作为一项新的教,下面是学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工作方案2022,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xx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工作方案1

为积极应对信息多元化背景下新媒介给当代学生带来的深刻影响,积极运用新媒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学生学生科学合理地认识、使用大众传播资源,更好地适应当今媒介环境的实际,提升我校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实效,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如何让孩子从小全面认识媒介、合理使用媒介,趋利弊害,利用新媒介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服务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新媒介,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和技能,培养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合格公民,牢牢把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动权,更好地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二、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xxxx、各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媒介、合理有效使用媒介,通过媒介理性表达,全面参与社会,趋利避害,利用媒介发展自我的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新媒介,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和技能,培养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合格公民。

3、提高学生信息鉴别,筛选的能力,提高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引导中小学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4、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效的传播和丰富的载体,全方位争取网上教育的引导权,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理念和正能量,推动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

5、完善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架构,把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工作制度。

四、主要工作措施

1、提高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在课堂中使用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重视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能使教师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有用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视频在课堂上实现课程在线观看,利用网络技术支持构建虚拟教研组和网络视频会议,以实现教师间的信息共享和互相协作。还能利用博客、播客、Email等网络常用工具发布教学成果,分享教学信息,学生提交作业等,更好地实现教师和家长、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

2、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教师资源是学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关键因素。目前,学校深谙媒介素养理论的教师不多,在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

3、建立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科学构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保证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有的放矢、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学生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使用大众媒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成为媒介的主人学会利用,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具体来说学生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应该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价值目标。

4、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发展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们对传媒信息的思辨能力,塑造具有良好文化品味的信息社会的公民,传媒介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文素养是媒介素养的基础,媒介素养体现着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媒介素养教育就是结合语言艺术、历史、科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的。因此,进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整体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5、创建学校、家庭、社区、媒介互动的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区、媒体是学生成长的空间,是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教育环节。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区、媒介家庭的参与,以促进达到四者同步协调,四者之间的双向和互动。

总之,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己成为每一个现代国家都不可忽略的时代课题,其所关涉的,不仅是一代人的素养,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因此,提升对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和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大众传媒时代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前提。

xx小学

2021年11月25日

xx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工作方案2

一、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数字化大浪潮的冲击中,大众传媒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潜入我们的生活中,当大量的信息被各种媒体报道出来之后,我们能否及时地获知、理解、甄别和运用!现如今,有许多发达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内,与那些早开始媒介素养教育的发达国家相比,整体的媒介素养要偏低,农村媒介素养的状况更是堪忧。

(一)传媒资源分配不均,媒介素养的提高缺乏资源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九亿农民受众却没有充足的传媒资源,“村村通”固然重要,但是在软件———内容上并没有提升,针对农民的节目资源太缺乏。到2010年我国对农广播的频率(道)分别占到全国2371套广播频率、1254套电视频道的0.42%和0.4%。一些仅有的针对农民的广播电视节目,也是重复率极高,缺乏创新和指导性。专门针对农民制作的高质量节目也是很少见,现存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再看专门针对农村青少年的信息资源就更少了,目前我国约3.67亿少年儿童中,80%生活在农村。然而,查看各省、地方的乡村频道以及广播节目,针对农村青少年的节目几乎没有,例如,吉林乡村频道,每天设置的栏目包括:全景三农、电视剧、家长里短、新闻眼、二人转、养生课堂、广角民生和气象等,就是没有专门为农村青少年设置的节目。青少年节目,偏向城市严重,大部分栏目将受众不自觉地就定位为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往往忽视了最该重视、基数最大的农村青少年,导致传媒生态环境的失调,严重的城市化倾向,使农村未成年人在少儿节目中普遍“失语”。

(二)农村中小学生对媒介的认知不足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媒体每天提供的各种信息,农村的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对媒介的认知并不明确,导致他们面对媒体有一种盲目、迷惑和不辨真假的感觉。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受众因媒介素养的缺乏对媒体产生神秘感、无奈感,信息意识的不健全也导致他们在媒介接触上具有随意性,而主动获取有益信息能力差,不会有选择性地收看,更不会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寻求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一些现实事例告诉我们,青少年对因为年纪的关系,判断力和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每天面对媒体的狂轰滥炸,完全相信媒体所呈现给受众的世界,具体表现为:他们相信广告中的夸大言论,不了解广告语言,广告的手段和潜台词;他们因为年龄小,在看电视剧时分不清现实和剧情,混淆了现实世界和电视剧中的世界,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2012年福建漳浦县的两名小学女生,因丢失了自家卷帘门钥匙,怕被责骂而跳塘自杀。在遗言中竟然写道:两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约定死后一起穿越时空,回到清朝去跟皇帝拍电影,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和如今火热荧屏的穿越剧联想到一起。农村青少年对信息没有选择性的接受,容易被不良信息迷惑。

(三)针对新媒体的媒介素养缺乏

在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媒介已经发展到数字化阶段。计算机等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结果是信息成倍的增长,面对新媒体的日益崛起,我国农村青少年的新媒体素养却没有得到太多的提高,这就造成了他们对新媒体的媒介素养的缺乏。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负面影响:影视剧中许多血腥暴力、色情场面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少年儿童沉迷虚拟网络,沉迷网络游戏;大量的传媒信息构筑的传媒环境混淆了农村青少年对外面世界的判断,导致他们在扑朔迷离的网络世界里,真假难辨,美丑不分。而新媒体所展现出的高效率、高速度、全、新的实用信息资源并没有被农村中小学生广泛利用。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推行的策略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情况急需改变,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严重障碍,致使农村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更加落后于一些早就展开媒介素养教育的发达国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也给我国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一)强化社会的担当:营造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环境

农村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及其信息,“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正确解读、评判媒介的能力,培养其能在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中,合理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过滤媒介信息的能力”。在现在的情况下,农村媒介资源短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媒介资源。如果要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充足的媒介资源。因此,中央的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要有民间的热心人士,把资金投入到农村,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媒介市场。例如,“村村通”工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立、农村书屋、报刊杂志点的设立等都可以大大丰富农村媒介资源。另外,大众传媒机构、传媒高等院校等力量也应该义不容辞地为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案例资源、培训资源,以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性循环局面。在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大环境中,农村中小学生才能掌握一定的传播和媒介方面知识,对各类媒体有初步了解,认识到各种媒介的特点以及它们信源的可信程度,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媒介观,既不能完全轻信媒介,也不能完全排斥,而是要通过辨别和选择,选取有益的信息,为自身所用,在信息海洋中做一个头脑清醒的受众。

(二)明确学校的责任:优化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青少年媒介素养,务必要尽快发展媒介素养教育。针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校中仍是缺失的情况,我们要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教授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为了使这些能被农村青少年所掌握,我们要把这些内容融入中小学的各种学科当中,慢慢相互渗透。比如,在语文、思想品德、自然等课程设置中,老师就可以渗透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媒介查阅资料,用于作文素材;在自然课程中让学生了解新科技、网络、新媒体;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帮助学生辨别媒体道德和信息资源的可信度。通过这种方式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中,也使传统学科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增加趣味,这就使二者相辅相成。中小学教育中要专门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并培养优秀师资,优化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媒介基础知识教育、媒介信息教育、媒介技术教育和媒介伦理道德教育等四方面展开,综合培养中小学生的媒介认知能力、解读媒介信息能力、运用与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其实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早已经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而亚洲的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和台湾也已开始大力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所以,面对我国这种情况,将媒介素养纳入常规教育体系中是值得去尝试和摸索的。信息时代,对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绝对不是唱高调似的提议,而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扫除家庭的阻碍:认识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形成良性循环局面应该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联动力量。但是在我国农村,由于家长的媒介素养普遍较低,他们接触媒介的频度不高,对媒介的认识较为模糊。大部分家长劳作于田间,疏忽孩子的教育,特别对媒介素养教育更是没有太多的认识和认可,认为只要学习好数学、语言、英语等科目就可以考学、出人头地。家庭中的这种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阻碍了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学生在家庭中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到媒介资源,比起城市里的中小学生,这种信息的鸿沟造成了学生阅历少,知识面窄,对如何利用媒介没有自主的判断和认识。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大人的监管,自身又缺乏媒介素养,在接触了网络媒体之后,感觉到新鲜、神秘,甚至对网络的不良信息感觉刺激,因此,游溺于网吧,浏览色情网站、整日生活在虚假的游戏世界里,最终因为没钱上网,或者受暴力性信息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总结

因此,在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中,对家庭、家长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在进行体系化和渗透性结合的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让家长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加之国家在硬件设备和软件上的投入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我国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能够顺利的开展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