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排精神?概括起来讲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团队团结协作精神;二是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精神;三是不畏强敌、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精神;四是无私奉献精神。下面是读趣百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女排精神学习报告 中国女排精神总结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中国女排精神学习报告

如果有人问女排为什么会不断取胜,我想首先是因为她们爱国。国家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也是一个人努力拼搏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奥运会赛场上,女排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她们自己,更是我们的祖国。女排将她们的荣誉与国家的荣誉联系在一起,为国争光成为她们内心的呼声和愿望。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国家,没有为之奋斗、付出一切的目标,那么又如何取胜呢?

其次女排精神所体现的更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如果女排在当初失意的时候选择放弃,心灰意冷,又怎会有如今如此辉煌的成就呢?正是因为她们坚韧不拔的品质,永不言弃的精神促使着她们努力训练、艰苦奋斗。训练时每一次受伤,比赛中每一次失败都将成为她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失败只是暂时的,没有一种成功不经历失败而取得,也没有一种荣誉不是用汗水和泪水换取的。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都是为了更好地搭建成功的桥梁,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人生中没有一次苦是白吃的。

最后女排精神所体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团结。排球是一项团体竞技的赛事,一个人的强大始终敌不过一个队伍的强大。女排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也是她们取胜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也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只有当我们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员,把自己的后背放心交给她们时,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女排精神在如今的社会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当今中可贵的品质,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小到同学之间,大到国家之间,对我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促进,对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人,更离不开同女排精神一样发挥着指引作用的精神财富。

2.中国女排精神学习报告

20××年,从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到一个伟大的教练,郎平一个人身上拥有女排队员与女排教练员的双重身份,承载着最为完整的女排精神,但这种精神的最可贵之处不是赢,不是再来几次惊天大逆转,而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轻易放弃,始终坚持到最后。

郎平把这种精神在自己的人生之中诠释得淋漓尽致,而且把这种精神传承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身上。

面对强手,不畏缩,不气馁;面对弱队,不轻敌,不傲慢。一场一场的打,世人关注的只是一个结果,而结果从来不是开始的时候就确定好了,而是在过程中逐渐显影。能否胜利,就取决于能否坚持到最后。就像诗人里克尔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比赛有输赢,人生无胜负。比赛要结果,人生重过程。唯有坚持,是两者共通的秘诀。

在没有足够的坚持之前,一切评判和预测都是苍白的,正如没有任何一个队伍可以声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实力,都要兢兢业业的一分一分去拿,人生也是如此,那些手里握有一把好牌,然后打得稀烂的人太多了。

生活无非是一天天的叠加,今天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明天会怎样,不知道。

当一切都不确定的时候,能做的就是完成好手里的事情。别说行与不行,你缺少证据来证明自己行,更缺少证据证明自己不行。

坚持到最后,这就是胜利,命运不会有一个领奖台让我们站上去展示我们的金牌,但每天都充实着过,到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丰满的人生。

坚持到底,才有资格谈论未来。日后取得的所有成就,不过是之前的岁月中自己给自己上的劲,流过的汗,洒过的泪。

3.中国女排精神学习报告

女排是三大球中中国队夺得过世界冠军的球队,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本次里约奥运会更被寄予厚望。

然而,中国女排在小组赛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以2胜3负小组第四名的战绩,勉强晋级八强。四分之一决赛面对强大的东道主巴西时,以绝对实力衡量,这支以年轻队员为主的中国女排并无优势。

重重困难之下,女排姑娘们没有示弱。巨大的压力激发出巨大的斗志和力量。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她们拼到最后一刻,拼出逆境中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格外提气!格外动人!包括今天的半决赛,这样的胜利是对女排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女排精神的诠释!

35年前,中国女排首获世界杯冠军,之后创造世界大赛五连冠的佳绩。从那时起,女排精神就激励着国人,成为体育健儿为全民族贡献共享的精神财富。时光流逝,岁月变幻,女排虽然也经历了沉浮,但她们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挺得上去,这支队伍的精神底蕴依旧在闪闪发光。

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女排精神的坚守,让这支队伍穿越过波峰浪谷,在赛场的对抗中如剑出鞘。正如郎平赛后所言:“我们已无路可退,就是把技术水平,精神面貌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如今,时代已然不同,但女排精神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愈发显现出耀眼的光芒。诚然,本届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还将面临更多挑战,但她们背水一战,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已经告诉人们,中国女排最宝贵的“动力之核”仍在,这是一支队伍生生不息、继往开来最宝贵的财富。

4.中国女排精神学习报告

“爱国是女排的灵魂,团结是女排的法宝,拼搏是女排的特质。”

“新时代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也是中国奥运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彰显。”

“女排精神就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凝铸最为笃定的精神信仰

女排精神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说:“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根本、最永恒的精神品质。“女排精神是规律、趋势、理性的结合,是在爱国主义这一伟大精神的支撑和召唤下,以‘参与、理解、友谊、团结’等德性范畴为支撑的价值系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说。

团结协作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重要保证。中国女排主教练、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郎平曾在北师大开学典礼上说过,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从排球规则入手阐释了这句话的内涵。“规则中有一种宽容,宽容就体现协作,比如赛场上传球人要靠战术想办法弥补二传的不足。”

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中华民族在变革与新生中奋争、挺起坚实脊梁的动力之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认为,女排精神厚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

女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彰显,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透过女排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我们看到的是磅礴宏伟的中国力量,是深沉炽热的爱国情怀,是无比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传递砥砺人心的时代力量

“我们赢了!中国女排夺得了世界杯冠军!”1981年中国女排夺冠,电视机里热烈的欢呼声犹在耳边,万人空巷看女排的场景历历在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时隔38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激励着新时代年轻人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音。正因为中国女排的奋斗史嵌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所以其所传递的力量才可以如此砥砺人心、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正面临沧桑巨变,亟须在破冰前行之中凝聚起人民勠力同心、开拓进取的价值共识。张政表示,38年前,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为刚刚走出困顿阴霾的中国人注入了坚定的奋斗勇气和赤诚的爱国热情。

当年女排“五连冠”给国人带来的鼓舞,依旧掩不住激动。“这不仅是为国争光的喜悦,更激励我们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增强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排也曾有过一段暗淡岁月,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功不能单纯用‘赢’来衡量,对待输赢的态度也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中国女排可以咬牙克服伤病,默默承受挫折,长期坚持才锤炼出了宝贵的女排精神。”钟秉枢感慨,“平凡孕育着伟大,就是这样一种不服输的拼劲儿,打不垮的韧劲儿,不放弃的倔劲儿成就了女排,让她们走出低谷、重回巅峰。”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时期,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当下,经济体量越来越大的中国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与考验。张政表示,在这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时刻,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创出的辉煌战绩,如同一股穿透时空、历久弥新的力量,在复兴征程中,夯实我们攻坚克难的底气,坚定我们砥砺前行的步伐。

弘扬祖国至上的使命担当

在本届世界杯首场比赛取得“开门红”后接受采访时,郎平被记者问,这次比赛的目标是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升国旗、奏国歌。当中国女排兑现时,“祖国至上”的爱国之情让国人也热泪盈眶。

“中国女排始终怀有一个排球竞技的中国梦,体现的是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中国情。他们承载的是建设体育强国、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精神。”宇文利认为,正因此,中国女排获得了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和大的精神动力。

“从挑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排以骄人成绩大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杨共乐说。

王登峰认为,“祖国至上”的使命与担当,是学习中国女排的首要关键词,“研讨、学习和践行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于整个教育系统以及全国的青少年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学习女排精神,首先应该学习爱国精神,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使命和担当精神”。

程建平也表示,应将中国女排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郎平教练给每个人选择最合适的位置,给予她们的训练,如何做一个郎平式的好老师,也值得教育界思考和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益民说。

“北京师范大学是郎平教练的母校,女排阵容中有两名北师大的学子——朱婷和袁心玥。我们也会积极推广排球运动,努力培养排球后备人才,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程建平说。

“希望能够通过对中国女排精神的学习、讨论,激发起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运动的热情。”王登峰说。

以上就是读趣百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女排精神学习报告 中国女排精神总结心得体会,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读趣百科范文网持续为您提供优质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读趣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