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怎么写,大家在生活中肯定看了不少的人物报道,无论是报纸书刊或是手机电脑,我们在看人物报道是好像能从一行行文字里感受到人物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所以人物报道要怎么写才能将人物性格特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呢?


人物报道怎么写

人物报道怎么写 一


激情燃烧的平凡“税月”——记奉节县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职工余瑶

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敢于中流击水的创业先锋。每个行业,都有甘于平淡、坚守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她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扎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她没有孤芳自赏的清高,却脚踏实地,履行着一名税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用满腔热情履行着肩上的责任,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她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税收工作者,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地演绎她那平凡而精彩的人生。她就是被大家亲切称为“瑶哥”的奉节县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女职工——余瑶。


用青春播洒激情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1990年9月,19岁的余瑶穿上了蓝色的税装,在奉节县国税局朱衣税务所任专管员。余瑶的母亲是一个老税务工作者,记忆中,最让母亲高兴的是余瑶和她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税务工作者。在余瑶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母亲就一再叮嘱她珍惜这份神圣而光荣的工作,要脚踏实地好好干,干工作就要成为行家里手,不要被人瞧不起,在面对各种刁难威胁时要顶得住,面对各种人情糖弹时要立得稳。余瑶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怀着对税收事业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无比渴望,刻苦学习成了她工作之余的全部内容。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税收事业真诚挚爱,她孜孜以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无花果一样默默成长。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她如饥似渴地像海绵一样吸取各种业务知识。在朱衣税务所工作期间,那里的条件十分艰苦,夏天晚上到处是成群的蚊子,蚊香已无法形成有效地抵御屏障。当别人都在休闲聊天、打牌娱乐的时候,她仍然在白炽灯下伏案苦学。为了避免酷暑和蚊虫的叮咬,她找来一个架子床挂上蚊帐,将台灯架在床上,躲在蚊帐里看书。工作期间,她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学税收征管知识、学财会知识、学相关法律知识、学计算机知识,工作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1994年余瑶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进入四川省行政干部学院财税专业离岗学习两年。深知学习机会难得,余瑶忍着相思之苦告别新婚不久的丈夫,如饥似渴投入了知识的海洋。除了学好本专业外,她还选修了多门课程。她本是个十分爱美的女孩,节假日当其他同学去逛街和购物时,她却在阅览室借阅财会方面的书籍,闲暇时在听其它专业的公开课。在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余瑶在班上都名列前茅。毕业时,她被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评为当届为数不多的三名优秀学员之一。凭借自身过硬的业务水平,1996年县局组建办税服务厅时她成为首要人选之一。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期间,她经历了从税网、新税网到ctais综合征管软件的推广历程。每一次新系统的换代升级,她都当成学习的好机会。从操作手册到升级说明,总是认真阅读,在模拟环境中一遍遍对照运用。每一次的软件升级,她总是仔细对照差异,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使用,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科室反映。就在今年8月初,市局调整了ctais中部分文书工作流配置,余瑶阅读调整后的配置说明时,发现每个文书的第一节点都不在原受理岗位,这与实际的工作流程不符。她立即到征管科反映情况,8月5日,市局就文书流配置说明中的文书受理岗位及时进行了明确。

那种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对新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使她熟练的掌握了现代信息化税收知识,熟悉了办税服务厅的窗口业务和系统的前台操作流程,成为了办税服务厅的骨干力量。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承认,是一种莫大的动力,进一步激发了她对工作的激情。为了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她从未停下求知的脚步。她深知“道理书遍读,方知为人;经世书多读,方知应务”,所以常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为自勉。多年来,她有空就学,锲而不舍,这种激情长盛不衰,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的需要,她总是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家里书柜上那一摞摞《税收政策汇编》全被她翻散了架,从而练就了她一身过硬的税收业务水平。如今的余瑶,已成为税收业务的行家里手。2007年,由于业绩突出,县局授予她“税收征管能手”的光荣称号。

用真心浇灌事业在平凡中执著追求
“既然不能让我爱一行干一行,那我就干一行爱一行。”熟悉余瑶的人都知道她这种富有哲理的对待岗位的心态。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余瑶所学专业是财会,但实际干的工作是纳税服务,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新的工作岗位当成增长才干的舞台,执著追求。

1996年底县局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税网上线工作,为了尽快掌握计算机知识,她在参加计算机培训期间,细心听取老师讲课,笔记做了几大本,遇到不懂的她就虚心向老师和别人请教,她成了问“题”最多的学员。她还放弃休息时间,进行上机实际操作,通过刻苦努力,她在短暂的培训期间较好的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确保1997年1月1日税网上线运行,她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纳税人基础资料的录入,5200多户的纳税资料,要在一个星期内完整无误的全部录入税网系统,这对大家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锻炼。她不断总结摸索,在模拟环境中刻苦演练,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资料录入速度迅速提高,别人需要10多分钟才能录完一户资料,她只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为了帮助其他同志录入资料,她也常常加班到深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税网如期上线运行。在办税服务厅运行初期,各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当时余瑶正在休产假,她主动终止产假,没时间回家给小孩喂奶,就让家人将小孩抱到单位哺乳,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办税服务的各项工作之中。

2005年,在重庆市国税系统推行“综合征管软件v2.0”上线的筹备工作期间,县局安排她担任“综合征管软件v2.0”流程和操作的培训辅导,她认真研究《ctais2.0业务工作规规范操作手册》,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软件中关于各个岗位的操作要领,特别是综合服务岗、专项服务岗和复核岗的相关操作流程,将设立登记信息采集相关的表格内容进行逐项规范,拟出填表说明,作了充分的备课准备,并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推行ctais的准备期间,由于新软件的模板和流程是与以前税网差异较大,在熟悉的过程中经常有细节上的问题理解不透,她总是反复解读操作手册,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与“推综办”的同事探讨,实在拿不准的,就向先上线的云阳局征管科请教。绘声绘色的讲课,使她原本就沙哑的嗓子竟痛得说不出话来,但仍然坚持回答同志们的提问。在数据的采集和录入阶段,为把好资料审核关和信息录入关,她因连夜加班患重感冒,同事都劝她看病治疗,她总是说没事,带病坚持对采集的原始资料逐项审核,再将采集表格和录入系统中的资料一一核实,从而保证了4623户综合征管软件数据和新税网中数据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经过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按照上级要求,终于在十月底顺利完成了县局“综合征管软件v2.0”系统的初始化录入工作,各项数据采集录入合格率达到99.2%,为“综合征管软件v2.0”正式上线运行做好了充分准备。

由于老税网和新税网之间的数据资料的衔接问题,要求“综合征管软件v2.0”上线运行的同时,老税网仍将运行一段时间。新老两套税网同时运行,操作复杂,她又勇挑重担,一人担当起本岗位“双网并行”的工作。在做好两套系统操作录入的同时,对每笔业务进行详细的序时登记,确保双轨数据的安全一致。她作为办税服务厅的业务骨干,在推行“综合征管软件v2.0”上线准备工作中,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在此期间,她没有时间顾上家庭,丈夫和儿子一日三餐无人照料,只能跟着她在食堂就餐。余瑶的丈夫在某银行办公室负责信息维护工作,全行的信息网络应用支持使得他也忙得常常顾不上家,但是对妻子的工作他很理解和支持,毫无怨言。年仅9岁的儿子经常懂事地说:“等妈妈忙完了这段时间,一定要给我做好多可口的饭菜哟!”三个月下来,本来就孱弱的她更加憔悴了,丈夫曾调侃地说:吹大风的时候,记得兜里放块石头,别让风把你给吹跑了。虽是一句玩笑话,却深含着丈夫的关切和疼爱。熟悉余瑶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句口头禅:“我一个女性,要求不高,只想在单位干好工作,回家搞好家庭。”但是当工作和家庭出现冲突时,她总会公而忘私。那是出自于她对税收事业的热爱和对税收职业的敬仰,凝聚成的敬业精神在主导着她,她把对家人的愧疚装在心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推行综合征管软件工作中。

人物报道怎么写 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壮举,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英模。鄂栋臣、余笑予、邱应发、陈艳书、聂志娥、熊斌、段逸群、彭开勤、潘兰英、张海燕??他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脊梁。“铸劳模风采,写无悔人生”,由湖北省总工会和武汉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全国第一个劳模大型谈话节目《劳模人生》,从历年特别是近年湖北劳模中精选出各条战线上的代表人物,真实展现劳模的人生旅程和心路历程,为我们刻写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特点鲜明的劳模形象。
众所周知,典型性先进人物报道很容易陷入模式化的误区,溢美之词太多,但实质内容并没多少,容易引起人们“这是吹捧阿谀”的判断,从而产生群体性“审美疲劳”。那么,新时期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出路何在?《劳模人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和创新。

1.还原“劳模”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

劳模也是人,也会有情绪的起伏,也有爱有恨,有其脆弱一面。《劳模人生》的采编人员在采写劳模时,尊重当事人,把当事人当“人”来写,而不是当“神”或者“异类”来写。在节目摄制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深入到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客观展现先进典型的楷模形象,而不是一味拔高,将当事人异化为“高大全”,因此节目生活气息非常强,富有感染力。

2.巧用细节烘托渲染

好的细节展示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教辅大师王后雄——劳模人生黄冈总教头》这一集,在开篇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上世纪90年代,一位新疆的石油工人,为了给儿子买一本名叫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的教辅书籍,一连在火车上熬了三天三夜。“从乌鲁木齐到武汉,铁路里程3595公里;从武汉再到湖北东部的团风县城,还要辗转两趟车,行程50多公里。”这段描写,有力刻画出

节目当事人——教辅大师王后雄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也吊足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3、赋予旁观者发言权,强调客观印证

客观真实乃新闻之本;典型报道亦要坚持让事实说话。《劳模人生》非常注重外围采访,强调给旁观者发言权,借他人之口,见证劳模人生。《教辅大师王后雄——劳模人生黄冈总教头》这一期节目中,作者就通过采访团风中学的保安、教师、在校学生;曾用过王后雄教辅书的大学生,以及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精选材料、印证己说,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了当事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人生的历程。

4、追踪热点人物,深化贴近性

典型报道虽然从表面来看是“对上宣传”,但表扬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所在;而是要借助光辉形象的树立,引起全社会的仿效,从而使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劳模人生》在热点新闻、焦点人物的追踪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鄂栋臣、余笑予、邱应发等人物专访的推出,都与社会热点保持密切的时间关联,贴近社会,贴近受众,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人物报道怎么写 三

青春岁月,我与东莞共同成长——东莞日报记者程玮坚个人材料

从2003年至今,我在新闻战线工作已有十个春秋,其中有八年时间是在东莞大地上奔走。在新闻工作者的岗位上,我非常庆幸自己,能亲眼目睹东莞城市华丽转身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能与不断谋求转型升级、争先实现高水平崛起的东莞一同成长。

从“弱冠”走向“而立”,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我为自己的青春,能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能在最美丽的时代绽放,感到骄傲。是的,我将非常乐意为你展示,这座大爱之城的每一个伟大的蜕变,也将继续忠诚地记录着,这里即将发生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用我的笔,我的名字。


奔走十年
我叫程玮坚,1979年出生于广东佛山,2003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我曾在佛山、东莞两座城市生活过、工作过,唯一不变的是我的职业,一名新闻工作者。从业十年,我已是一名“老记者”。在新闻战线上,我曾跑过娱乐新闻,做过体育记者,更多的时候,我是一名上山下乡的镇区记者。我曾穿过城市巷道,拜访隐居闹市的书画名家;也曾在田野阡陌上行走,留心观察秧苗突出新蕊;也曾踏足cba赛场,记录国内顶级篮球联赛首次在东莞开幕的盛况;也曾走进庄严的投票现场,见证东莞农村首次直选基层党支部成员的历史一幕?
过去十年,我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一线的采写报道上,其中也有长达两年的时间,活跃在编辑岗位上。在“前线”记者的岗位上,我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广泛深入地密切联系群众,采写出真实的、可读性强的报道。而“后方”编辑的经历,也培养了我大局意识,以及对事件、现象的冷静思考和研判能力。无论在前方还是后方,我始终坚持“真实是新闻第一生命”的理念信仰,时刻警醒自己要保持政治的敏锐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根植本土
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挖掘到鲜活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过去十年,我穿行在东莞村庄,走上城市街头,深入工厂企业,写出了多篇具有乡土特色、反映时代变迁的走基层报道。其中,仅在2012年就写出了40多篇独家报道,包括《“龙”的传人不愁接单愁接班》、《放映员八年风雨无阻下乡送电影》、《公的改喝气的哥月省1500元》、《百年木偶戏走向大舞台》等消息、通讯。
每逢报社有重大策划,我都积极参与,将策划视为学习机会和塑造品牌的机遇,力争采写出符合策划要求、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稿件。去年,我参与了东莞日报社重大策划——《探秘水乡》系列报道,并深入水乡麻涌最大的村庄漳澎,采写了《蕉林舟影今犹在龙鼓乡曲韵未改》一文,为探秘水乡系列报道打响了头炮。
作为活跃在东莞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我更加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去年4月,商事登记改革在东莞大朗铺开试点,该项工作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视,作为大朗的跑线记者,我一直密切关注大朗试点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4月下旬到7月初,我每周坚持采写一篇商事登记试点的新闻,引导读者一同关注思考这项重大改革,并采写了深度报道《东莞商事登记改革大朗启航》,深入挖掘了改革的背景,剖析其意义,分析我市的特点与重点。

前行力量
扎根基层,让我收获了许多新鲜的一手新闻素材,写出了多篇让自己满意的新闻作品。仅在2012年度,我多次获得东莞日报月度奖,并包揽年度最佳本文、最佳标题两项大奖,同年还荣获东莞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省新闻战线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其中,《和时间赛跑为历史补课》获2012年6月《东莞日报》最佳文本,《父亲节,爱心爸爸收“家书”》获6月最佳消息报道,《环保专业基地慢热病》获7月最佳深度报道,《大朗小伙千里单骑闯西藏》获9月最佳文本提名奖。同时,我发表在《东莞日报》“时局纵深”版面的《东莞商事登记改革大朗启航》、《环保专业基地慢热病》、《凤岗“腾笼换鸟”的样本意义》等多篇深度报道,备注业界关注。
此外,我采写的《八旬老母照顾瘫儿四十载》、《大朗外销荔枝坐上“头等舱”》获得了第五届东莞新闻奖,《和时间赛跑为历史补课》被评为广东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作品。我还积极参与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内部的征文活动,获得了《东莞日报》创刊25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实现了报社、东莞市、广东省、国家奖项的“大满贯”。

在新闻的采写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城市日新月异、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新闻工作者除了要有满腔热忱、冷静思考之外,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广、更加稳,才能跟得上城市与报社的发展步伐。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以更积极的态度,追求卓越,寻找前行的力量。

网络参评材料:

2003年进入新闻行业,十年间,转战佛山东莞两座城市,长年在东莞镇街奔走挖掘新闻素材,拥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对东莞经济社会生态相当熟悉。

工作认真,文笔细腻,注重思考,笔下经常有读者喜闻乐见的感人报道,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

作为东莞日报资深记者之一,他的名字常常见诸于东莞日报年度重大策划系列报道之中。2012年,他的通讯《蕉林舟影今犹在龙鼓乡曲韵未改》包揽《东莞日报》年度最佳标题和最佳文本等奖,《八旬老母照顾瘫儿四十载》这篇通讯还获得了第26届中国地级市报新闻奖。


相信大家看了这几篇报道以后都知道人物报道怎么写了,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识,请关注读趣百科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