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纯传授既有知识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转而进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新型教育模式。这句话也给我们每位“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教师而言,由于在教师的道路上的摸索时间不长,那么怎么才能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化学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呢?
第一步,在进行新授课之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以及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在新授课中教师讲解知识的深度以及语言。比如,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能的变化接受程度比较低,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度要循序渐进,不能讲解过程中直接“一步到位”得到答案。并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使用形象的“水往低处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的相关转化。
第二步,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课堂引入后要进行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设问时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即难度要分明)、问题要清楚。很多时候,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过于理想化,导致课上学生听不明白问题。
第三步,提出问题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看法以及疑难点比较一致,通过及时的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思考,集思广益,从而使教学的重难点得到突破。同时,及时有效地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其探索知识的兴趣。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也会有一种喜悦和自豪感,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讨论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第四步,讨论后,用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原电池的讲解为例,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会有电流通过?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到理论上的答案:是因为电子的移动。但是学生心中会有疑问:事实真是如此吗?这时,教师通过演示铜锌硫酸电池的实验,可以从直观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步,新知识讲授完毕后,要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当然,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依据自身的情况酌情而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结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即学生总结,教师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旧知识的合理构建”。
最后,要配以典型的例题或者实际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运用知识。比如,学习完氯气的性质后,教师可以给出同学们一个实例:某地发生了氯气泄漏事故,如果你是消防员会如何疏散当地群众呢?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应用,即让学生复习了氯气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体会道路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掌握了一项技能,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设定,来呼应化学要与实际的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思想。
完整的化学新授课流程应依据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每位“准老师”都要记住新课标下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