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吃透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形成的,都是在实事求是、顺应形势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是在集中民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口号化和拍脑瓜的产物。以下是读趣百科范文网整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理论解读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理论解读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视历史思维。我们深入理解“八八战略”,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把“八八战略”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认识、把握和贯彻。

 以历史思维理解“八八战略”的提出

首先,“八八战略”是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节点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八八战略”是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对浙江进入新阶段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总体规划。

其次,“八八战略”是对浙江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下提出来的。任何一个地方制定发展战略,都须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进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八八战略”中的八大优势,有的是自然形成的,但更多的是由浙江的发展历史形成的,这些优势也与浙江的人文历史有关。

“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八大优势,什么是“进一步”?这表明这些优势已经在浙江的发展历史中得到了发挥,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些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八大举措则揭示了浙江的短板所在和潜力所在,指明了浙江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完全一致,它将使浙江在全国发展中继续保持先行地位。

所以说,“八八战略”是对浙江改革发展实践的一次完整总结,是对浙江发展历史进程的准确把握。它符合浙江特点,突出浙江的发展任务,着眼于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提出“八八战略”,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历史眼光和历史担当。

以历史观的视角探讨“八八战略”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

“八八战略”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重要依据。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创新要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回顾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我们党能够不断地总结全国各地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根本的来源也是对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新思想新实践,而且不少经验很可能对其他地方未来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些新思想新实践必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重要基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丰富了“八八战略”的内涵。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我国发展大历史中谋划新战略,所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强调治标、更强调治本。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当前实践层面的问题,而是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面的大问题。同时,其涉及的也不仅仅是实现近期目标的事情,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长远布局、长远之策。“八八战略”作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和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它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必然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契合。这就要求“八八战略”不断地吸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汲取营养,从而丰富自己的内涵,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历史思维来理解“八八战略”是管长远的

首先,它是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相契合的。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浙江省正处在厚积薄发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八八战略”提出的八大举措,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它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浙江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八八战略”是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相契合的。

其次,它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过去10多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初步证明了“八八战略”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放眼未来,它能继续经受历史的考验。这是因为它一方面在精神实质上与新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契合,另一方面它立足浙江实际,发挥浙江优势,补齐浙江短板。

第三,它是有巨大创新发展空间的。历史表明,一个理论体系,如果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必然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八八战略”要管长远,它必然是开放性的,能够不断地吸收其他理论成果,能够通过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不断地丰富内涵。浙江在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必然要把中央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其中,必然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使“八八战略”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理论解读心得体会2:

历史方位是客观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我们要准确把握浙江在历史发展和全国发展大局中所处的位置。

浙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正在从快速追赶型工业化向适应引领新常态、实现“双中高”目标迈进。近年来,浙江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通过实施以创新为驱动,以“拆、治、归”为核心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出一条漂亮的增长曲线,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显著,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呈现出产业结构深度优化、发展质量和结构效益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浙江已进入“全域城市化”阶段,正在从“统筹协调”型向“全面融合”型城市化迈进。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7年浙江城市化率已达67%,正在接近70%左右的相对稳定阶段,全域城市化的特征开始呈现,城市化由城乡协调发展向全面融合发展纵深推进。

浙江已进入市场化领先阶段,正在从“先行先试”向“改革样本”迈进。总体上看,浙江市场化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是率先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为保增长、促转型提供了要素保障。二是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搭建了新的更高的改革开放平台。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推进了“亲清”型政商政企关系的形成。浙江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务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打造最活市场主体、最快审批速度、最佳投资平台、最好发展氛围。

浙江已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正在从信息化“率先发展地区”向“全国新高地”迈进。2017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两化”融合指数在全国排名上升为第三位和第二位,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浙江正在乘势而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成为信息化和信息经济的领跑者。

浙江已进入较高国际化程度,正在从沿海开放地区向国际化前沿窗口迈进。近年来,浙江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充分发挥浙商遍布全球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进程,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浙江已进入生态建设大跨越阶段,正在从“两山”理论发源地向“美丽中国”示范区迈进。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浙江举全省之力狠抓生态工程,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治出了转型升级新天地和城乡面貌新景象。

浙江已进入和谐社会提升阶段,正在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社会结构迈进。浙江通过“限高、扩中、托低”,大力推进创业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促进了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浙江已进入文化强省建设阶段,正在从满足基本文化需要向充分展现浙江精神、辐射文化魅力的阶段迈进。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浙江大力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浙江故事,浙江对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浙江已进入政治文明纵深发展阶段,正由建党圣地向全面形成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态迈进。近年来,浙江始终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在许多方面已经形成了引领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