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县级平台功能开发: 网站、视频、资源

校园网: 高中(槐中校园网升级改造、教师笔记本电脑,城中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校园网)、初中(金渠、横渠、汤峪)

班班通: 高中、小学(青化 、横渠、槐芽、常兴;)

互联网接入:10所学校接光纤

二、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及资源建设::

思路:按照“人人都是资源建设者、应用者,人人都是培训者”;

步骤:循序渐进---持续研训-----稳步提升----整体发展。校本为主、学用建一体化

做法:学科教学应用、案例编写、资源集约,

成果:编写应用案例四个学段、21各学科7000个教学课题案例

效果:全员参与人人了解资源、应用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设计。

三、课题引领、科学推进

国家、省级课题引领(一个国家级、六个省级),研究解决信息化应用中的难题。(资源二次开发途径方法;专题学习网站建设)。

新的亮点

一、三月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二、我县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的经验在全省交流

三、电子白板引进学校课堂引起各方面反响

四、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新的应用方式在我县教育领域发展势头良好(网站(17所学校)、博客、网络教研)

问题反思

一、 信息化环境建设不平衡、推进速度不等、推进工作力度不一、推进思路有偏差、推进方法有错误。整体发展受影响。

二、 管理层的认识、观念、水平仍然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影响面大、影响程度深、影响投入效益明显,影响积极性、兴趣、质量提升。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能否在信息化发展中得到落实至关重要。

三、 资源建设、管理、应用仍然是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能够支持应用、提高应用效益的专业资源、专业平台和软件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

四、 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急需提高。培训不能松懈。

五、 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工作措施急需强化、方法要更加明确。

六、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及评价机制需要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要求。

发展目标

一、县域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标志,也是重要的支撑。

二、教育局提出目标三年内中心校以上学校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

三、规划—思路-----措施------落实---方法---实效。

四、加入全省基础教育专网行列,通过专网接入,促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