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怀柔团区委按照区委人才强区战略的要求,把青年人才开发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注重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努力营造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不断拓宽培养青年人才的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2009年青年人才工作回顾

(三)丰富青年创业工作,不断引导和服务青年创业创新。创办怀柔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并积极整合劳动部门和培训机构等优势资源,对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期满可获得《北京市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凭借此证书,并经劳动部门审核的项目可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目前,举办培训班三期,共培训学员115人。同时,与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研究筹划,联合推出为青年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工作项目,着力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扶持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平台,组织团干部参观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并建立38家怀柔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时向社会发布见习基地基本情况和招聘启事。继续挖掘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评选出十名“怀柔区第十二届青年创业带头人”。

(四)以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为载体,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怀柔团区委本着“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资源、借力借势,突出抓好培训这一关键环节。各镇乡团组织主动与农业、科技、社保、妇联、工会等部门联系,充利用和依托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三农培训中心、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生村官等现有的培训资源,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积极为农村青年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2009年,共举办青年农民现代化素质教育培训班126期,直接服务青年5740 人次。

(五)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等方式,努力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 “青年岗位能手” 、“优秀团干部” 、“优秀团员”等奖项的评选活动,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选树典型,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全区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加大宣传力度,借怀柔青年网改版的契机开辟 “青年人才”专栏,《怀柔青年》季刊上开设“青年人物”专栏,大力宣传报道青年人才创业的事迹,展现青年风采,反映青年呼声,传递社会需求,促进青年成才,营造处处需要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舆论氛围,激发带动了更多的青年发奋成才。举办第三届“青春相约”青年交友联谊会,为单身青年搭建交友鹊桥。

(六)广泛搭建舞台,为青年人才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各级团组织大力做好服务青年人才的工作,把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创新精神和知识潜能发挥出来,通过举办青年辩论赛、技能大赛、演讲比赛、夏日文化广场、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了一大批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各级党政领导和用人单位更为直接、方便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

(七)切实抓好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把选拔关,配齐配强各级团干部。严格按照“干部四化”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条件,通过竞争直选、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等方式,将一大批年龄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主动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团建创新?素质提升”主题团日活动,团(工)委书记上团课活动,实施基层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三是严格管理。在培养和锻炼中促进团干部不断成长。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培养团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团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团干部调研日制度、团干部联系困难青少年群体制度、年终量化考核责任制等,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志愿人才队伍培养储备工作。对志愿者进行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志愿者管理人才队伍和骨干人才队伍,建立应急服务、扶老助残等专业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怀柔区志愿者联合会作用,努力提高全区参与志愿服务人员比率,使广大志愿者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围绕满足青少年文化生活需求,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开展怀柔区青年文化节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以优秀节目展演、青年读书、电影下乡、文体比赛等方式引领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继续开展“青春相约”青年交友联谊会活动,适时成立怀柔区单身青年联谊会组织,满足单身青年沟通交流的需求。鼓励基层团组织以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为导向,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青少年健康文明网上行、城乡小朋友手拉手等富有时代特色的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乡村文化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激扬青春,送法下乡”品牌活动,不断发挥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鼓励创业创新,搭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进一步加大引导性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就业辅导活动,通过“青年创业夜校”、见习基地、职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增收致富本领和社会竞争力。争取建立一批青年创业典型示范基地,为农村青年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扶持。实施青年致富对口帮扶工程,组织相关部门与各村结对帮扶,提高青年的致富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和落实“推优入党”制度,完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协助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具备胜任更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