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的名字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他对于我国医药事业的贡献也是尽人皆知。他编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药学巨著,不仅把我国医药科学事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对世界医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李时珍,宇东璧,号濒湖,蕲州城人。生于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出自医学世家,父言闻为当时名医。14岁补诸生,以后三次乡试不第,乃绝意功名,刻意从父学医,同时师事顾问。由于学习刻苦,勇于探索,不仅“上自坟典,下及子史百家,无

不博洽”,而且医术日精,病人“千里就药于门”。他同父言闻,皆医德高尚,热心救死扶伤。

在长期行医中李时珍深切感到,作为一个医生,识药、用药都是大问题。如果一个医生对药物不熟悉,或者药物混杂,名不副实,那么即使他的药方开得再好,也不能治好病人,甚至会闹出人命来,所以,有一本好的本草书是很重要的。他发现前人写过不少本草书,但是在当时看来,药物品种不全,有的还有不少错误。例如在分类上,往往出现“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的情况;在记载药物方面,“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总之,谬误地方是很多的,因此,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 可是不久,这项工作就被迫中断了。原因是他治好了楚王儿子的气厥病,而被任命做楚王府的奉祠正,并且兼管良医所的事。以后,又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楚王府和太医院都收藏有丰富的医学典籍和一些秘而不传的药方。为李时珍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还饱览了里面储存的名贵药材,对于他的著书立说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可是,封建皇帝总是拼命追求“长生不老”药,太医院的一些太医也就整天谈论炼丹升仙的传说。李时珍“修本草”搞研究的建议经常受到太医们的讥笑和嘲讽,甚至骂他:“擅动古人经典,狂妄已极。”李时珍忍无可忍,不到一年,他就托病辞归,重新投入到《本草纲目》的编写中去了。 《本草纲目》52卷,190多万字。全书把药物分做16部、62类,收载药物1892种,比前人增加374种。此外,载入药方11096个,比前人增加了4倍,并且附有动植物插图1110幅。这部书的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博,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望尘莫及的,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明朝中期(公元十六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的巨大成就,把我国医药科学的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李时珍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检验、分析和比较,对其中错误的给予订正,重复的作了删削,遗缺的加以补充。因此,和其它本草书相比较,《本草纲目》更可靠、更科学,也更完善,对我国和世界的医药学和多种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卓越的药物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以毕生的精力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

李时珍

一、立志学医

二、坟穴治“鬼”

三、诊死断活

四、闹筵入狱

五、医翁收徒

六、两救梅香

七、匿名拜师

八、蕲蛇之谜

九、活人为药

十、悬线神技

一、王妃开刀

二、笑治“人面”

三、辞官离京

四、喜收庞宪

五、胡家孙爷

六、琴女学医

七、毛人洞中

八、活捉“神仙”

九、智盗“仙果”

十、蓬溪知县

一、巨著鸿篇

一、立志学医

蕲州瓦硝坝。年轻的李时珍正在攻读,准备赴武昌应试。突然,外面大街上人声喧闹。李时珍望去,见一老郎中被几个人推推搡搡。他心中惊诧,正要向父亲李言闻打听什么,却见父亲望此情景发呆,还眼角含泪。他问父亲,父亲告诉他:老郎中跟绅士家人看病,照方服药却毒死了人,老郎中药方并不错,药铺老板也是照方发药,可偏偏病人死了,他们能脱身吗?果然,那边药铺老板也被人推搡出来!

李时珍若有所思。突然,他冲出门外,直往吃药死人的家里而去,分开众人,问道:“药渣还在吗?”他对照处方,检视着药渣,突然发现有剧毒的渣滓,这是药方上没有的!他将发现告诉了随后赶来的父亲,父亲却摇了摇头,无奈地说:“这剧毒之药有一个别名,正与处方中一药名相同,这多药一名和一药多名害人不浅呀!”“就没有办法解决多药一名和一药多名吗?”“历代本草书上都解决不了,谁有能耐拿出什么办法来呢?”

回家后,李时珍正式提出:我要学医!父亲大吃一惊,极力阻拦,希望他走考试中举的路子,但李时珍态度坚决……

一天蕲州荆王府的差人急急地来到李家,说是荆王宠幸的张妃突然发病,牙关紧闭,昏迷不醒,府医束手无策,只有来请李言闻。李言闻正准备出门,忽地停下来喊了声“时珍”,父子一同去了荆王府。只见张妃双眼紧闭,手脚抽搐,喉内锯响。李言闻问李时珍可识此病,时珍说是疯痫。他又问可知用何药,时珍又以父亲医案上的话作答:瓜丁吐热痰,鸟附尖吐湿痰,菜菔子吐气痰,藜芦吐风痰,这疯痫属风痰。他只是不明白:太医诊断无误,用药不错,何以奈何不得?李言闻让他问丫环,丫环说张妃牙关紧闭掰不开,一直无法进汤药。李言闻又问他可记得东汉医官郭玉的故事?李时珍记得:郭玉医术高明,对百姓之病手到病除,可对达官贵人却不灵验。皇上责问他,他战战兢兢回答,在贵人面前诚恐怕冒犯得罪。李言闻又问他张妃之病怎治?他回答说只有敲牙灌药。事后,李言闻让他写出这次出诊的收获来,他写道:“在医生的眼里,贵人公子,王妃娘娘,不是什么金身玉体,跟普通百姓一样是血肉之躯,是什么病就是什么病,该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只有这样,行医下药走遍天下也不会有差错。”

李言闻颔首点头,郑重地对李时珍说:现在,我同意你学医了。

二、坟穴治“鬼”

年轻的李时珍很快成了蕲州颇有名气的郎中。一天晚上,他刚刚入睡,就有人急促地敲门请他出诊。他起床开门一看,来人竟是一个小孩。小孩诉说道:他那里有一个病人,大汗淋漓,痛得直打滚,不得已才前来求医……

李时珍跟小孩一起出诊,走到一处坟场,小孩竟搬开一块大碑石,从坟墓内搀出一个衣衫破烂、骨瘦如柴而又满脸涂抹成怪模样的人来。尽管令人毛骨悚然,但李时珍听到那凄惨惨的呻吟声,还是大着胆子去切脉、扎针,很快给病者止住了痛。当他说还得再抓两副药才能确保病不复发时,那小孩连连摇头说:“李郎中,能止住痛就感激不尽了,还哪来钱抓药呢?”李时珍却回答说:“药该吃的还是要吃,我送你两副药就是。”直到这时,那病者才哽咽着扑到李时珍肩上,诉说了苦情:原来他是李时珍儿时朋友二牛,如今兄弟二人乞讨为生,以古墓为家,他不开口说话还故意把脸涂抹成鬼脸,是不好意思见儿时的朋友!从那以后,李时珍经常周济二牛,还帮他出主意并终于积攒了几个小钱摆脱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李时珍夜半上坟场治好二牛病的事在叫化子中间传开后,外号叫“铁拐李”的叫化子头儿很受感动,也决心要亲自去试试李时珍。他去找李时珍治烂冬瓜脚,李时珍不在家,他也执意要走。李时珍回家后听妻子吴氏一说,便赶到城门洞把老人请回家中,李时珍要拔火罐,铁拐李怕痛;李时珍用手挤脓,稍用力他也喊痛;后来还是李时珍用嘴吸出脓头再用药,才治好了铁拐李的烂冬瓜脚。铁拐李打心眼里服了李时珍,并且自编了一段快板词,在行乞时边打边唱。他唱,二牛兄弟也唱,成千上万的乞丐都唱。这段快板词唱的是:

手敲竹板唱从头,我从四川往下游;宜昌蒲圻到汉口,阳逻樊口到蕲州。蕲州有个李时珍,他是化子大恩人;夜半坟场不怕鬼,用嘴吮脓菩萨心……。时珍行医走千家,化子赶狗把路引;打起竹板人人唱,要为恩人传名声!

三、诊死断活

李时珍二十五六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特大水灾。水灾过后,为了生计,李时珍决定告别父兄妻子,到外面去闯荡闯荡。当时湖口是江西、安徽、湖北“三不管”的地方,他便去了湖口。

一到湖口,正遇街上来了一队抬丧的,抬丧队伍皮鞭开路,许多退避不及的老人孩子都挨了打。这时,李时珍却发现棺材缝里滴下几滴鲜血,得知棺中之人还有救,并从一白须老人口中得知“死者”是付员外家偷人难产的小姐。他上前拦棺,几经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