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红楼梦

甲:您好,您读过《红楼梦》吗?

乙:读过。

甲:那《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乙:曹雪芹呀。

甲:错了,不是曹雪芹。

乙:那是你呀?

甲:当然不是我,是雍正皇帝。

乙:是吗?那《水浒传》的作者还是忽必烈呢。

甲:算你蒙对了,这个忽必烈和红楼梦还的确有某种联系。

乙:是吗?说来听听。

甲:南宋末年的奸相贾似道你听说过吧?

乙:听说过,可他与红楼梦扯得上关系吗?

甲:不知道就不要乱打岔。

乙:不打岔你也扯不上。

甲:是吗?您老听好,这贾似道是皇帝的小舅子,知道吗?

乙:好象是有这么回事。

甲:别好象,是就是,您爸爸是您的亲爸爸吗?

乙:废话。

甲:那好,这贾似道的姐姐是皇贵妃,皇帝特宠的那种,懂吗?

乙:懂。

甲:那你说《红楼梦》上贾宝玉的姐姐是不是也是皇贵妃呀?

乙:是有这么回事。

甲:贾似道和贾宝雨都姓贾,都有一个亲姐姐是皇帝的爱人。你说这贾似道与《红楼梦》有没有关系。

乙:算有吧,那怎么又扯得上元世祖忽必烈呢?

甲:你笨不笨呀,贾似道所代表的南宋是被谁灭掉的呀?

乙:忽必烈呀。

甲:就是呀,忽必烈叫南宋王朝和贾似道家都玩完了。

乙:的确如此。

甲:《红楼梦》上的贾府最后不也玩完了吗?

乙:是的,封建大家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甲:所以嘛,这个忽必烈以催枯拉朽之势解决了贾似道的南宋王朝,你说这个忽必烈和红楼梦有关系吗?

乙:这样一看,还的确有那么点关系,但还是有点别扭。

甲:什么别扭,什么别扭,我看你长得有点别扭。

乙:什么意思?就你是光彩夺目的贾宝玉,我是猥琐不堪的贾环。

甲:这可是你说的,你别不服。

乙:我就不服,你上面说的都是一些低级的文字游戏。

甲:那你想怎样?

乙:考考你。

甲:考什么。

乙:考对联,上联和下联都要与红楼梦有关。

甲:没问题,你说吧。

乙:你听好。红楼梦。

甲:就这么简单,还考我。

乙:快说,有时间限制的。

甲:绿毛龟。

乙:什么意思?

甲:《红楼梦》里面的那些贵族淫乱和伦乱的事被那个焦大骂作偷小叔的偷小叔,爬灰的爬灰。说的就是这些互相戴绿帽子的乌龟。所以红楼梦对绿毛龟再合适不过了。

乙:贾宝玉

甲:补天石

乙:林黛玉

甲:林青霞

乙:有这么对的吗?

甲:怎么不行,你瞧见过青色的霞光吗?

乙:没有,那又怎样。

甲:你瞧见过黛黑色的玉吗?

乙:没有。

甲:那不就是了,都是风马牛不相及。

乙:可林青霞和《红楼梦》没关系呀。

甲:那就对——好钢笔。

乙:怎么说?

甲:钢代表林黛玉的性格很外柔内刚,笔就是说黛玉的格调就像萧湘馆里面种的竹子一样笔直。

乙:薛宝钗。

甲:文具盒。

乙:怎么说?

甲:薛宝钗文静和蔼,但又有点狡诈,内心总像藏在盒子里一样。

乙:王熙凤。

甲:削笔刀。林黛玉被她使了掉包计而死,她是害死黛玉的主谋,是一只狠毒的削笔刀。

乙:刘姥姥。

甲:(思索)

乙: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甲:什么?

乙:橡皮擦。

甲:你怎么知道的?

乙:你不都对的是文具用品吗?

甲:太肤浅。

乙:我知道你的深意,不就是说刘姥姥是个次要的人物吗,像皮擦一样可有可无?可关键时刻就非得用橡皮擦不可。

甲:好,好,好,算你行,那我问问你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什么愿意造成的呢?

乙: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吗?

甲:不对,大错特错,你看问题总是只看表面,我们看问题要从一个小点入手,在整个社会历史背景中找到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乙:那要从哪一小点入手呢?

甲:从林如海入手。知道林如海是谁吗?

乙:知道,林黛玉她爹。

甲:很好,知道这一点,对于你分析红楼梦具有决定意义。

乙:是吗?那你倒是说说看。

甲:知道当年我泱泱中华是从什么地方败落的吗?是从海上,1840年,一小撮英国鬼子,从海上发动侵略战争,结果,我们败了,割地赔款,一败涂地,我们中华帝国是从海洋败落的,而西洋列强是从海洋崛起的。

乙:是呀,这我知道,可这又怎么与林如海扯得上呢?

甲:闭嘴,听我慢慢道来。林如海关键就是这个名字叫得太滥。偏偏叫什么如海,他要是叫林如陆,那该多好。他这个如海的名字不仅害了他自己,而且还了他的夫人贾敏,更害了他的女儿黛玉。《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那是中华帝国最后的余辉,灾难马上就要降临了,那就是大海,西方列强要从大海登陆,开始欺凌我们。

乙:等等,等等,我还是有点犯糊涂。

甲:说你懂的少,你还不服,继续听着,从海洋世界开始,中华帝国就越来越来虚弱了,这就好比林黛玉的身体不好是从林如海开始的。而黛玉的身体不好就是贾家不同意她嫁给宝玉的主因。

乙:有点意思了。

甲:知道有点意思还证明你不傻。那就有必要继续跟你讲讲这里面的深意。

乙:你说的这深意就是你刚才所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甲:对,孺子可教也。

乙:请说。

甲: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此,他老早就看出自己的国家要从海上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就在《红楼梦》中设计了林如海这个人。

乙:是的,林如海是短命,林黛玉是短命,林黛玉的妈也是短命。清朝的命也不长了。

甲:是的,看来你真的长进了,可你知道林则徐也与《红楼梦》有关吗?

乙:就因为林则徐也姓徐吗?

甲:你又把问题简单化了。

乙:那请您把它深刻化。

甲:林则徐是因什么名垂青史。

乙:虎门消烟呀。

甲:虎门在什么地方呀?

乙:在广州沿海呀。

甲:对呀,这不又是海吗?

乙:是呀。

甲:我们伟大的作家曹雪芹早就用林如海暗示了林则徐,暗示了一个苦难年代即将要在中华大地上开始。

乙:那照你这么说,《红楼梦》还暗示了当今很是出名的一位歌手。

甲:谁?

乙:毛阿敏。

甲:对,林黛玉的妈妈就叫敏,那你知不知道这个又跟姓毛的怎样扯上的。

乙:那我就不知道了。

甲:你听好。

乙:快说,别卖了。

甲:好象是在《红楼梦》的第一章,曹雪芹诉说自己生活的悲惨遭遇,有这么一句话,蓬牖茅椽,绳床瓦灶。

乙:是好象有这么句话。

甲:很清楚,这一句以音代意,蓬牖就是朋友,曹雪芹的意思是说他有个叫茅椽的朋友,知道吗?

乙:还有这个意思?那这个茅椽是谁呀?

甲:提示你一下,中国现代有个很出名的桥梁专家,姓茅,你知道是谁吗?

乙:这我知道,是茅以升。

甲:对了,曹雪芹的这个朋友就是茅以升。

乙:我说你这个人就喜欢扑风捉影,只要是一个姓,你就生拉硬扯合在一起。

甲:我说你认识问题就是太表面,总是找不到本质的关键。

乙:那又有什么微言大义?

甲:这茅椽的椽本身是个建筑术语。对吗?

乙:这倒是个实话。可那又怎么样?

甲:你是个猪脑子呀,茅以升是哪个行业的专家?

乙:不是桥梁专家吗?

甲:那桥梁设计是不是也属于土木工程建筑这个大的行业吗?

乙:那倒也是。

甲:这不结了,古代有文化的人称呼别人的名字都不直说,不说茅以升,而以他的职业代替他的名号,所以就叫作茅椽。连一点起码的古典常识都没有,还怎么跟我同台演出说相声。

乙:这古人的确有点高深。

甲:当然,学着点。曹雪芹是个典型的预言家,前面的都只是小菜一叠。

乙:是吗?等于说还有更精彩的。

甲:继续听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已经寓言中国将改革开放,和世界各国做生意,并加入wto。

乙:有这么神吗?

甲:开玩笑,《红楼梦》中有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词名是《枉凝眉》,知道吗?

乙:知道,我挺喜欢这首词的,电视剧《红楼梦》还把它作为主题曲,我都会唱。

甲:是吗?跟你唠叨了半天,终于发现你还有点真才实学。

乙:那是你狗眼看人低。

甲:好,你先把这首词给我念一遍。

乙:没问题。

甲:好的。

乙:一个是阆苑奇葩,一个是美玉无霞。

甲:不是这样的,曹雪芹是想说——

乙:愿闻其详。

甲:一个是后园西瓜,一个是美国龙虾。

乙: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甲:若说没奇缘,今天偏又同一桌。

乙: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甲:若说有奇缘,如何不在同一国?

乙:一个枉自蹉呀,一个空劳牵挂。

甲:一个原滋原味,一个异域风味。

乙: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甲:一个是土水果,一个是洋水虾。

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甲:想世界能有多少商品儿,都能够南流到北,中流到西!

乙:就这样加入世贸了。

甲:对,来,我们一起唱唱。

甲乙合唱:一个是后园西瓜,一个是美国龙虾。若说没奇缘,今天偏又同一桌;若说有奇缘,如何不在同一国?一个原滋原味,一个异域风味。一个是土水果,一个是洋水虾。想世界能有多少商品儿,都能够男流到北,中流到西!(按电视连续剧的曲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