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初三下学期化学

《溶解》考点精粹

溶液的形成

1.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拓展:

溶液未必都是液体。我们通常所说的溶液往往指溶质分散在水酒精等液体中而形成的液体混合物。空气、有色玻璃、生铁等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也可看作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如温度)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3.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实质就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从微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构成。


4.溶液的组成

(1)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在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的剩余物质不能计算在溶液质量中。溶液的质量是指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酒精能够溶解碘等。


说明

(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2)溶液概念中的关健词语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一般从是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和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两方面来判定。

(3)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_{4}$溶液为蓝色,$FeCl_{3}$溶液为黄色,$FeCl_{2}$溶液为浅绿色。

(4)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和酒精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5)均一性和稳定性是针对溶液而言的,在溶解的过程中,体系组成尚未达到均一,其各部分组成可能不同。

溶液的命名


溶液
溶剂
溶质
在有水的溶液中
其他物质
在无水的溶液中
气体一液体混合
液体
气体
固体一液体混合
液体
固体
液体一液体混合
量多的液体
量少的液体

(1)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某物质的水溶液。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为溶质,水为溶剂。

(2)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即溶质是化学变化后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如将足量的铁粉放人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而不再是硫酸铜)。

(3)根据溶液的名称也可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的命名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食盐水”中食盐为溶质,水为溶剂。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悬浮液;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乳状液;它们与溶液的区别有两个:

1.悬浊液中的小颗粒和乳浊液中的小液滴都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而成的分子集合体,而溶液中的溶质则是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着的;

2.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稳定、不均一的,静置一会儿后,都会分为上下两层(固体小颗粒会逐渐下沉,而小液滴会逐渐上浮);但是对于溶液来说,却正好相反,只要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而是均一、稳定的。

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1)搅拌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2)物质的颗粒大小:物质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如把固体物

质粉碎可加快其溶解速率。

(3)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速率越快。用热水溶解或把混合物

加热可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