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蛇是否有毒,不能只从颜色及头型来判断

多数人看到蛇一般都会敬而远之,因为很多人对于蛇并没有一个好的印象,再加上蛇的外形的确很难让一般人去接受它们,所以真正去了解蛇的人也越来越少,对于蛇则难免会有一些误会。因此我们就要说一下我们对于蛇存在着哪些比较常见的误区,来为蛇做一个“解释”。

误区一:蛇会主动咬人

蛇的攻击只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捕食——也就是说,如果你没那么小,或者蛇没那么大,就是安全的。当然,在野外面对10米网纹的时候还是跑得越快越好;二是防御——俗语贪心不足蛇吞象,可能在无意间你踩住了蛇,因为疼痛而主动攻击。其实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主动挑衅蛇,那么它们也很少会主动对我们进行攻击,少数品种除外。

误区二:蛇吃东西很血腥

这可能受到平时观看的电影的影响,一条大蛇咀嚼着一个活人。事实上,蛇没有咀嚼的能力,只能整个吞下去。而且,对于体积比较大的食物,往往先绞杀,再吞咽。所以,蛇吃东西是很干净的,在消化之前,都是全尸。

误区三:蛇不怕冷

爬行动的温度调节机制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是不健全的,可能有人提出蛇在低温下会冬眠,据资料表明,乌苏里蝮在自然条件下正常冬眠的死亡率大约是50%。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

误区四:蛇的皮肤很黏

蛇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无粘液。所以,蛇的表面很干燥而且很光滑。

误区五:蛇的身体总是冰凉的

虽然很多摸过蛇的都都觉得蛇的表面很凉快,以为蛇总是保持这样的状态,但是蛇的体温还是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发生一定的改变的。

误区六:三角脑袋、皮肤艳丽的都是毒蛇,相反的则是没有毒的蛇

这个并不是判断是不是毒蛇的依据,因为也有很多外表艳丽,头型是三角的蛇没有多,反之一些圆头,颜色普通的蛇却有着剧毒。

被蛇咬伤,最好尽快到医院去做一下检查

误区七:被毒蛇要到就会死

这个大家肯定知道,被毒蛇咬到会不会有事,首先是看毒蛇的毒性,以及处理地是否及时。赤练蛇也有毒,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被它毒死,因为它们的毒性较弱。即使是剧毒的,也看蛇的状态。一般而言,饥饿状态的蛇,释放毒液较多,吃饱了的较少。其他影响因素还有:伤口深浅、个人体质、蛇的大小等等。

误区八:被毒蛇咬到,立即把血吸出来,然后去医院

对于多数毒蛇这样的做法并没什么错误,但是对于某些蛇并不适用。对于毒性偏低的蛇吸出来的话对人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蛇的毒性较强,那么对于吸毒的人还是有着很大的伤害的。而且有些毒不能直接吸,可以在嘴里喝一口橄榄油包住,再去吸。不过为了安全性,还是应当喝了橄榄油再吸,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蛇的品种并不了解,所以对于蛇的毒性也不是很清楚。在做简单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