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另一种思考方法

全球金融化虽能帮助投资者、企业家和企业应对货币障碍,但整个体系正在膨胀,变得越来越脆弱。

2009年,一个新的玩家进入舞台:比特币。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密资产是打破全球金融化这一闭环的产物。诞生于金融危机的比特币,它站在现有金融秩序的对立面,试图从高端玩家手上抢钱,是一类可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存在。在比特币的支持者看来,比特币就是对货币滥用的一类反击。

无论是有国家支持或是由私人银行甚至于是公司发售的货币,无论是数字化的法币或是传统实物货币,它们都是中心化的。

所以,这里必须要对“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进行区分。后者可以由其所有者直接持有和使用,无需任何中介。它是一个依托于代码的计算机协议,没有人能独立控制这一分布式数据库。从技术方面看,这也是将加密资产变为纯粹的信息和数学。

因而,比特币意味着了另一种思考金融体系的方法。当前的金融体系是一些抽象概念的聚集,比如合同、承诺和资产负债表。这表明经济正变得越来越抽象。金钱也不例外。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梅尔在他的著作《金钱哲学》中也提到这类越来越抽象的倾向。

现阶段的金融体系存有一类货币等级制度:狭义货币,也被称作基础货币;更广义、更抽象的货币形式是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借据、信用卡或移动支付。这类向更抽象的货币形式的发展趋势是由以往几十年的金融化促进的,它使得经济和金融世界更加融合。

这类融合需要三个基本构件:制度(技术)、激励和人力参与。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人的要素占主导地位,合同和承诺是由制度制定的,但最终或是由人来执行。

一个局外人很有可能会认为,比特币只不过一个向着更加抽象的方向不断进化的版本。尽管比特币确实是抽象的,但它并没有延伸永无止境的金融游戏。它是一类新式的货币,它为更加开放、中立、无国界的网络或机构出示动力。

作为一类新式的基础货币,比特币比现有的基础货币更抽象。有意思的是,在最基本的方面上,比特币协议授予技术和激励很多的权重,将“人”这一要素的影响力降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基于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控制人的要素和技术的动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比特币非常少有赖于人,很多地有赖于计算机、公式和代码来控制、执行和执行它,从客观性的视角上看,这要比一些被人左右的方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