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龟

绿海龟(拉丁名:Chelonia mydas)

别名:石龟、黑龟、菜龟。

分类地位:海龟科、海龟属。绿海龟是海龟属下的唯一一种,有两个亚种,分别是太平洋绿海龟和大西洋绿海龟。

分布:广泛分布于纬度30°或40°的海域中。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及江苏沿海,以南海最多。产卵地为福建西部和广东东部沿岸及岛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鉴赏要点:绿海龟背甲为卵圆形,棕红色,幼龟背甲有橘黄与棕色镶嵌的花纹。骨质壳不完整,腹甲淡黄色(幼龟为白色),头部有一对前额鳞,头和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四肢成桨形。背面棕黄,腹面黄色,脂肪绿色,因而称为绿海龟,它是海产龟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水中。

栖息性:海水龟类。

食性:成年龟主食大型海藻或海草。饲养环境改变时,也食各种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等动物。幼龟以浮游生物、植物为食。

个体大小:体型较大,体长1米,体重可达200千克。稚龟体重22克,背甲长46毫米。

雌雄鉴别:雄龟的尾巴较长,而雌龟尾巴则较短,不超出背甲。

繁殖特点:海龟并非每年都交配产卵,平均间隔2~5年。每年4~7月为繁殖旺季,午夜爬上沙滩产卵,产卵时间因地点不同而有差异,如在南沙,整年均可产卵,每次少则50枚,多则4000枚。卵白色圆球形,外壳似羊皮,具有弹性。孵化期为44~77天。

混养与否:可以混养。

饲养难易度:较难。

特殊要求:要保持海水内各种无机盐比例。

幼绿海龟腹面颜色为乳白

长大后,腹面颜色变为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