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从去年12月中下旬逐渐增涨,到今年的2月中下旬,累计增涨了超过60%。在此期间经历了中国市场疫情的加剧,也经历了全球股市的新一轮调整,很多投资人逐渐认为比特币面对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对冲效应,可以被定义为避险资产。

但近日以来,比特币再度下跌,一个月内的涨跌幅已经接近50%,在上周四、周五更是跌幅超过30%。同期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则明显走强,涨幅一度接近10%,尽管在上周,黄金也有下跌,但是对比其他投资品,黄金的波动就小多了。那么倘若同样被定义为避险资产,比特币和黄金为何在全球股市再度暴跌,原油市场崩盘等背景下,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趋势呢?

事实上谈到避险资产,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风险。

在人类发展史上,对风险的定义是广泛的,比如有忍饥挨饿,兵荒马乱,疾病威胁,地震火灾水患,地缘政治同样,而资产价格的暴跌更是一种风险。

不同情况下,避险资产的选择不同,而在金融风险下,能逆势上涨的,抗住风险的才是避险资产。

但除去黄金,全部的避险资产,都是相对而言的,黄金可以被认为是普遍性的一种避险资产,因为黄金是超主权货币,只要拿着黄金,不论遇到什么样风险,都能够跨区域、政权、宗教等等来交易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跟纸币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的货币在进行交换的时候还要考虑汇率等。

自然,你也可以把粮食、医疗物资等当作避险资产,但问题就在于,它们的避险作用,是单向的。倘若你在最关键的时刻,需要的不是粮食和医疗物资,而是一张飞往其他地方的机票,这个时候你拿粮食和医疗物资等,能换来一张机票吗?自然不可以,但你可以直接给拥有飞机管辖权的人一根金条,你可能就能逃离险境了。

所以,黄金可以定义为一种终极避险资产,因为它的价值不需要国家、组织等来做保障,且存在全球性共识机制,全部的人都认可黄金的货币属性。

后来,随着美国的崛起,美元似乎成了继黄金之后,全球性的避险货币。无论是非洲或中东的黑市军火买卖,还是墨西哥的毒贩,又或者是东南亚的赌场,只要拿出印有历任美国总统头像的美钞,达到交易的速度会很快,因为交易对手不会再跟你讨论美元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拿来干什么,有什么价值等等。这就是货币的共识机制。

而美元来到这一步,其背后的支撑原因,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是美国世界第一的经济产出能力,其次是超越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的军事能力,第三是几乎深入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美元结算和定价系统。

所以,美元在全球货币的实际应用层面,基本上取代了黄金,倘若换一个角度来说,美元也相当于提供了比黄金更便捷的全球货币服务。

但问题是,人类发展趋势至今,对国际通用货币的需要,不单单是需要美元一样的便利性,还需要像黄金一样的超主权属性。从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看,当人们对便捷的需要更高的时候,美元必然会压倒黄金,变成主流,但当人们对安全的需要,高过对便捷的需要时,黄金又会压到美元。

但这个循环就是人类经济的终极归属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只要未来货币市场,谁能同时拥有美元的便利性和黄金的超主权共识,谁就能同时压倒黄金和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说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等的产生,事实上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因为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众多精英民众开始寻求一种,既能像黄金一样,不受主权影响的货币,同时又要能达到跟美元交易一样便捷的国际通用货币。

目前而言,如比特币等的数字货币,已经符合了部分需要,比如超主权属性。至于便利性,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数字化、跨国交易、接受度,另一个是可以承载的吞吐量。事实上比特币除去在吞吐量上很难达到标准外,其他层面的发展趋势是具有高维度潜力的。

但是目前而言比特币尚未具有避险属性,原因有三:

1、比特币市值过小,大资金入场就能引发大波动,避险属性很难凸显。换个角度说,一旦比特币变成避险资产,市值就远不止几千亿美金了。

2、相比比特币,传统市场有黄金、美元,在加密市场有大量的稳定币,这些资产的稳定性远胜于比特币。

3、压根不符合避险资产的定义,比特币是纯粹的高风险资产,避险是以便保值,加密市场的投资人则是期望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