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是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一观点被很多人深信不疑,实际上,这一观点甚至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人士的广泛认可。但要注意的是,数字货币不能简单的和比特币划“等号”,更不能等同于那些被人为镀金的所谓的“第二代加密货币”,本文将就市面上已有的数字货币进行一个大致的归类,并尽可能地帮大家分辨其中的优劣差异。

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我们暂且把这些除比特币以外的数字货币通俗地统称之为“山寨币”。

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山寨币,仅按照其开发的难度及内容对比,其品质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等级:

1. 劣品

这种山寨币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往往是在已有币种的基础上,利用其开源的代码,略微改一下币名 、LOGO图案或者再更改一下相应的参数,然后做一个官网,就可以发布出去了。

虽然这是最low的开发手段,但是,这些垃圾币中的少数“战斗机”会通过类似传销的宣传和包装手段(比如,谎称“国外某开发者开发的”,“有重大创新”,“不买就来不及了”)在一定范围内疯狂传播。但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都会以大多数人的血本无归而收场。

这一类骗局在成熟的社区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不多,它们的机会往往在那些资讯闭塞、不怎么上网、人傻钱多的大妈大叔级人物身上。像我们这些经常上网看资讯的小伙伴们,不是他们主要的目标人群。

典型案例:前阵子疯传的X宝,最近出现的X卡币。

2. 普品

修改共识算法或者难度调整算法

共识算法,最经典的就是POW和POS 算法,POS算法后来又变种出 NXT的透明锻造、BTS的DPOS、NEM的POI 之类的变种。

POW 则由最初的比特币的 sha256算法,后来有提出了SCRYPT、 X11、 X13等变种。

另外,还有现在流行的混合型POW+POS的模式。这些共识算法各有各的“好处”,它们都号称可以解决一些公平性问题,挖矿中心化问题等。

难度调整算法,可以改变原来的出块难度系数调整的时间间隔,此类技术往往有更高的运用价值,比如一度被热捧的“重力井”技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运用了这一技术的山寨币有效躲避来自机枪池的威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但是个人认为,困扰虚拟币发展的关键问题并非在此,而是在于应用,没有人用也就体现不出价值。

结论:如果仅仅改动共识算法和难度调整算法意义不是很大。

实例列举:安全币,质数币,莱特币,美卡币,黑币……

良品

在钱包客户端出现了某些“功能”性的创新。这类型的创新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

域名币:增加所谓的域名功能;

未来币:增加了资产发行,等其他一些功能;

比特股:加了锚定功能,资产发行功能;

暗黑币:增加了匿名交易功能;

根据增加的功能种类不同,它们的价值也是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功能是被写死在系统里的,增加或修改哪怕一点点功能,都需要通过硬分叉或者升级全部客户端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环节。

结论:这些币种往往是目前市值排名很靠前的币种,它们的价值往往介于中等~上等之间。

优品

能够提供虚拟机和脚本语言的山寨币客户端,源源不断的新功能可以由第三方开发者自由添加,这样的币才有强烈的需求后劲,在未来的竞争当中才可以屹立不倒。

这一类型的山寨币目前为数不多,因为这种山寨币系统的开发,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非一般的个人或业余团队可以完成,智能坊和以太坊就属于这一类。